“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叶祖福: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新时代荆楚青年挺膺担当、砥砺奋进,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芳华、书写奋斗新篇。长江云推出“总书记的话记心上”大思政课系列报道,第一场走进省委机关,以“青春正‘荆’彩”为主题,聚焦湖北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展现荆楚新青年立足岗位、牢记嘱托的奋斗故事。本期讲述华工科技叶祖福的追“光”之路。
一束光的力量有多大?一块5.5英寸的手机屏完成一体成型切割,只需8秒;一个近3米的汽车电池托盘完成焊接,只需60秒。如果把光用于制造领域,它的最高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被形象地称为“最亮的光”“最准的尺”“最快的刀”。小到牛奶盒上的二维码,大到船舶上的甲板,激光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奇不有”。
作为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之一,位于光谷的华工科技多年来围绕激光技术创新升级,孕育出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首创的科研成果。任职于华工科技的叶祖福孜孜追“光”17载,和团队一起,一次次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多个激光技术产品从无到有,走向了科技自立自强的追“光”之路。
“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技术的首次突破
在我们每天看到的小汽车里,就藏着华工科技的第一次技术突破。早年,在“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领域,国内企业没有成功案例,因为这个焊接难度非常大,要严丝合缝到一丝水雾都进不去。所以国产品牌汽车要想使用激光工艺必须依赖进口设备。越有挑战的事情,就越有价值!华工科技联合高校和企业,组成“铁三角”,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当时有不少人向他们泼冷水:“你们没有成功的先例,想闯进白车身激光焊接的圈子,几乎不可能。”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项目团队挑灯实验、苦思设计、“鏖战”竞标,攻坚3个月,终于在一次全球招标中一举胜出,成为首个进入该领域的中国企业,终结了国外企业在这个领域长达40多年“一手遮天”的局面。
第一次突破“卡脖子”技术,叶祖福和同事们都很欣喜。这项技术斩获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40%,以实力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在高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
现在,一台新能源汽车白车身最快仅需42.5秒就能完成焊接。相比过去,提速了一倍;相比国际同行,提速了30%。这让华工科技得到了大量车企的信任与青睐。现在的华工科技已经占据了国内该业务90%的市场份额,成功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2018年,宝马汽车面向全球招标,为电池托盘“量身打造”一条激光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为了干成这件事,华工科技组建了一支包括叶祖福在内的攻关团队,制定方案,进行了上百次的讨论和调整。叶祖福对当时的攻坚战印象深刻,他记得,当时最难的是解决焊接中的反光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烧光纤,整个项目都会失败。在反复试验的那段日子,10万一根的光纤都烧断了3根。那段时间,大家吃住都在公司,心里憋着一股劲,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
9个月后,客户带着长达4页的检测指标来验收。他们的数据不仅全部达标,并且精度还高出德国企业66%,成功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华工科技仅仅用了9个月,这无疑造就了一个神话。要知道,德国企业对这一技术的研究花了两年的时间。
3D切割工艺的“长征路”
激光不但是“焊接”的利器,也是“切割”的一把好手。被称为3D切割的三维五轴切割工艺,在汽车热成形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该技术此前一直被欧美企业所垄断,其关键零部件“3D切割头”在国内没有厂家可以生产。为了实现进口替代,华工科技十几名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骨干,从不同的领域走到一起,开始了5年多的“技术研发长征路”。
2018年,他们的第一代产品诞生了,但相较于国外竞争对手20多年的技术积累,华工科技的初代产品,在稳定性和效率方面还有差距。在客户现场进行验证时,差点被“退货”!叶祖福和同事们向客户争取到了两个月的整改时间。为了能让产品顺利验收,他们住进工厂,跟着设备一起24小时连轴转,不分昼夜地进行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产品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约定目标,第一台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成功售出。
现在,这款产品在汽车热成形领域已经卖出了两百多台,2022年首次超越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第一,且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一定会做到!一定能做到!”
多年来,叶祖福和同事们拼命追求技术产品国产化,为的就是一些卡脖子的技术、一些优质的产品,咱中国企业用得起、用得上。国产化,能让中国企业不用再受制于人,可以让中国企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
以前,国内激光技术不成熟时,激光技术几乎全被国外垄断,价格都是他们说了算,当时1台1万瓦的激光器价格是800万人民币,维修也很麻烦。现在华工科技的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售价不到80万,价格直降10倍,服务更加贴心。
17年前,还是一名热血青年的叶祖福加入了华工科技,成为了一名“追光者”。这些年来,从国内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到首条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焊装生产线,再到管件行业首个智能工厂……他见证并参与了华工科技的追“光”之路。现在,华工科技早已走出国门,并以每年50%的增长驰骋海外市场,为中国激光赢得了全球行业话语权。
华工科技的发展是光谷激光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光谷已聚集200多家激光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激光产业集群。从激光和光通信起步,到“光芯屏端网”产业融合,光谷逐步实现了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的蝶变。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叶祖福有幸在现场聆听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和同事们振奋不已、备受鼓舞!
“科技创新的根本意义,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下科技工作者的新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叶祖福说,他们必将用奋斗的姿态将科技自立自强进行到底,向总书记报告:“您的嘱托,我们一定会做到!一定能做到!”
编审 | 李登清
策划 | 孙俊
记者 | 董晶菁
美编 | 胡家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