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先行谈 | 襄阳市襄州区:跳出县域看发展
襄州区是襄阳市最大的城区,也是襄阳的特色农业强区和现代工业新区。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一类县(市、区)前五名,2022年襄州的GDP已经突破900亿,正在向着千亿大关冲刺。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襄州如何发挥县域示范带动作用?今天的“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大型全媒体访谈——《先行谈》,我们请到了襄阳市襄州区区委书记,看看襄州如何“跳出”县域思维,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要说襄阳的哪些美食最受欢迎,快递部门统计的一季度美食网络销售数据给出了答案:前三名分别是“襄阳锅巴”“襄阳牛肉面”“襄阳黑芝麻丸”,其中两样都来自襄州区。
主持人魏凌洁:“您好!刘书记。‘襄阳锅巴’‘襄阳黑芝麻丸’都出自咱们襄州,可见我们襄州美食深受广大网友青睐。”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襄州美食可太多了,比如说我们的快消食品‘襄州锅巴’,制作锅巴的大小企业有300多家,每年的总产值大概在20多亿,卧龙锅巴是顶级的网红产品,每年的网络销售就可以达到1.2亿包。”
一块锅巴,干出20多亿元的产值,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力量。湖北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襄州将发力点,放在了“粮”字上。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襄州区本身是我们全省全国的粮食产量大县,我们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是25亿斤,25亿斤是什么概念?就是够我们全国人民吃两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创建双季粮食作物亩产量超过一吨的“吨粮田”。位于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的这片麦地有个响亮的名字——“吨半粮”示范田。去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这块田分别以691.2公斤、835.75公斤的单产纪录,成为湖北首块“吨半粮”示范田,在整个襄州有500亩田块实现了双季粮食作物产量“一吨半”的目标,让湖北的粮食单产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眼下,以襄州区为核心,襄阳正在全力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通过精准招商,加快重点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培大培优正大食品、盼盼食品等一些链主企业;二是做实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智慧农业科研示范基地;第三就是做优特色品牌;第四做深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作为湖北省县域经济的第一梯队,襄州区也是襄阳市最大的城区,如何承担起襄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重任,从而更好融入襄阳都市圈的发展?刘明锋看来,跳出县域的发展思维是关键。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就是要跳出襄州看襄州,跳出县域看县域,全面主动对接省市的规划,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我们襄州要争做我们襄阳产业和功能提质重心,要成为‘襄十随神’城市群产业升级引领区,主动和外面加强对接,比如说我们是农业大区,和我们的附近省份,比如河南南阳具有一些互补性,我们在中间也做了一些合作,比如说全力推进浩吉铁路物流园区和襄州多式联运国际陆港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重要节点。”
2022年,襄州的GDP为900.2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超过了500亿。按照《实施意见》中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的要求,作为“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的一部分,襄州围绕汽车产业扩能增效,积极参与构建“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去年,总投资达百亿元的襄阳比亚迪产业园签约并投产,今年一季度,襄州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投资增幅达到84.4%。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在做好我们传统汽车的零部件的配套以外,我们现在又把我们眼光拓展到新能源车领域,随着比亚迪和东风的新能源车在襄阳的布局,也推动我们的产业的一些转型。”
拉升发展高线,更要守好安全底线。襄州拥有汉江、唐河等七大水系,是汉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坚持水环境和生态安全底线,对襄州而言,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首先要做好水的文章,要管好水,我们策划启动了襄州区城区河流岸线利用与水生态保护,同时加大了水生态、水安全的保护,我们和长江环保集团公司合作,谋划投资了70多亿的综合水治理项目。另外还要用好水,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加快水运建设,打开我们对外的流域通道,促进对外开放。”
主持人魏凌洁:“您对于襄州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说在您的眼中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襄阳市襄州区委书记刘明锋:“它应该首先是一座兴业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我觉得最终它应该是一个幸福之城。”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朋威 林如峰 李桓 甘泉 张雪晶 廖云翔 责任编辑 吴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