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春风起高山

云上赤壁  2023-04-14 15:35:41
分享到:



【编者按】3月28日至31日,由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中共阳新县委宣传部主办,阳新县王英镇政府、阳新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长江云“全媒体英才计划”通讯员“四力”提升实训营在春景醉人的阳新县王英镇圆满举办。来自赤壁市融媒体中心等全省各县市(州) 融媒体中心和县内部分单位的85名记者、通讯员参加此次实训营。其间,导师带队,学员们进行了实训采风,采集创作素材并完成了实训作品。

赤壁融媒体记者 孙芬

如果没有村支书骆名忠的一句“一穷二白”道出十年前的高山村,我们也不会“看见”村民汪水娥家熙熙攘攘的渔馆是从土坯房脱胎换骨而来。

“村里这几年叫我们都吃上旅游饭了,尤其是在春季,这游客就像春天的风,春风吹又生。这不又有8位游客等着我呢!”3月29日,汪水娥麻利的钻进山林抓了几只散养的土鸡,急匆匆走进自家渔馆后厨开始为顾客做农家菜。

当问起一年渔馆的营收,性格爽朗的汪水娥只是笑,不肯透露具体数字,只说“能增收好几万。蔬菜、鸡鸭鱼都是自己种养,从田里直接到餐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顾客又喜欢这样的绿色美食,好卖着呢。”

汪水娥不仅经营着渔馆,还有民宿。“这都是村里的旅游发展的好,我们跟着沾光!”

高山村地处阳新县西南,位于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核心腹地。借着乡村旅游的春风,高山村发展农家乐18家,民宿20余家,日接待1500人。

“哪敢想象,从一穷二白跃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骆名忠说,2014年他刚上任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负债90万元。

大约十年前,因体制改革,高山村从泉丰村中被拆分出来,自立门户后的高山村委会连一个办公场所都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里还都是土坯房,大多村民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留守村中,是典型的空壳村。

吴杜娟就是外出打工大潮中的一员。

出生在“山沟沟”的吴杜娟,又嫁给了“山沟沟”的高山村村民。刚满6个月的儿子不得不与家中老人一同留守在村中的土坯房中,而吴杜娟则跟丈夫外出浙江打工。

与外出打工的村民一样,为了整村的生计,近年来高山村把绿水青山作为振兴乡村的“金钥匙”,将处于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核心腹地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来源,新建杨梅、蓝莓、桑葚等采摘园500余亩,开发出“仙岛紫红”水果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引进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年产值超亿元的仙岛湖欢乐岛项目。

养生、度假、旅游商业服务发展起来后,高山村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做大经济蛋糕,鼓起农民荷包。

2020年,看到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发展越来越好,吴杜娟和丈夫决定回村创业,“我最终的目标是想拥有自己的民宿酒店,能陪孩子老人又能赚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高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万元。

宽广平坦的沥青路面,整洁美观的人行道,高低错落的农家别院,掩盖在苍翠欲滴的绿化树间……这是如今的高山村给人的第一印象。高山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楹联文化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黄石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十年时间,高山村转变观念,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文化赋能、项目带动、返乡创业就业等方式,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原来的“空壳村”,蜕变为远近驰名的“网红村”,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孙芬

审核:吕蓉

责任编辑 张奥希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