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追“鲟”之路丨我的名字叫中华鲟

2023-03-28 21:17:19 
分享到:

保护中华鲟,从了解开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一下这位“水中大熊猫”。

嗨,我的名字叫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距今已有1.4亿年。我们的寿命大概有40年,成年后能有4米长、700公斤,相当于10个成年男性体重。

我们世世代代在江里出生、海里成长。妈妈们在长江中寻找适宜的“产床”,在秋天生下我们后,顺流而下回到大海。我们则在漫长的长江干流洄游通道中成长。在随水漂流1600多公里的时光里,我们长成幼鱼,长江口是我们的“幼儿园”,在这里,我们完成身体各项组织器官的适应性发育,为海洋生活做准备。一生中,我有九成左右的时间都在近海海域度过。十几年后,当我们到了即将生儿育女的年纪,又会找到长江口,溯江而上,寻找记忆中的“产床”。

曾经,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和珠江的西江,都是我们生活的家,但从上世纪末,长江成了我们唯一的故乡。过度捕捞、密集的船只、水体污染、人类活动的加剧,让我们面临着生存危机。幸运的是,人类开始意识到,改善环境,就要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为让我们畅快洄游,不少工程开始让路,中国石化关停湖北沿江8座油库;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增加1亿元的投资,“减”掉了原方案中要建在水中的桥墩;宜昌邦普供水中心将原本位于保护区内的取水水源向长江下游进行了迁移。

作为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我们家族加入越来越多人工繁殖的新成员。1984年,是我们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当时孵化出了20万尾鱼苗。到如今,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已在湖北建成,从亲鱼培育、催产繁殖、苗种培育,到增殖放流、洄游监测、自然繁殖监测、栖息地保护,全周期的保护体系得以建立。把我们放流回长江后,人们也没有坐视不管,还建立了从宜昌至长江口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对我们持续进行追踪、监测。

人类朋友们日复一日为保护我们所做的努力,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吧。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天睿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