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荆彩经济 | 入选世界非遗!湖北制茶技艺有高招
湖北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茶文化底蕴,湖北绿茶工艺的代表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去年入选了人类非遗名录,那么湖北绿茶制茶技艺到底有何高招?又有何传承和创新?来看看。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在宜昌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老茶农杨英德正在家中炒制今年的第一锅手工明前芽茶。这些茶叶都是上午采摘的新鲜芽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村民杨英德:“现在是高温杀青,高温可能130℃-140℃,操作十几分钟吧。”
村里有不少像杨英德一样的老手工制茶师傅,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伙儿都会抢抓时节,炒上几锅明前芽茶,从“杀青”、“揉捻”到“显形”、“烘干”,经过不断翻炒,40分钟后,茶形初显、茶香四溢。在手工精制中,茶叶丰富的内含物质和营养价值得以保留,而且口感鲜甜、回甘强烈,虽然产量不高,但都能卖个好价钱。
宜都市王家畈镇古水坪村村民杨英德:“我从17岁开始炒茶,炒了二三十年茶叶,现在机械制作茶叶产量更高,但我觉得老式传统制茶工艺还是不能丢,因为传统工艺炒出来的茶更香,回味更浓。”
一泡茶可以续八次水,这份恩施玉露独有的“持久”,与相传了342年的9道制茶工艺息息相关,特别蒸清工艺,利用100度高温牢牢将绿茶中的营养含量锁住,防止茶叶氧化,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利用高温蒸汽穿透叶组织,破坏酶的活性,对于它的滋味,纯爽回甘,也是一个决定性的过程。”
一片嫩叶,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高温“烤”验后,造就了入口回甘的独特口味,而经过1200次的手工揉捻,让它的身形在茶界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采用搂拢、端转、搓、扎4大手法,将一片一片的叶子、一个一个的芽头搓制成紧圆挺直如松针。”
从保护、发展、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到促成入选非遗名录,湖北在传承技艺的同时,还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模式创新,助力了茶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费晓丹 宜都台 责任编辑 何潜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