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国是|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围绕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全国人大代表们积极咨政建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们建议,要结合湖北实际,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刘武:“加大支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应用基础性研究,由国家通过适当的投入、分类的指导,可以充分调动和保障企业国家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效率,推进我们的企业参与补链强链,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张锦岚:“在基础性研究当中我有个建议,要特别注意做好顶层规划,特别是做好效能评估和风险评估,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基础科研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目前国家布局四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这几个区,再加上有个在合肥,中部国家科学中心的建立是必要的,中部地区确实不可替代,光学的领域当中确实是未来一个竞争制高点。”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孙涛垒:“原创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阶段,尤其是难以获得产业资金的支持,要重视原创性技术基础研究与产业研发,国家和各地政府产业基金应该重点关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阶段是有瓶颈的,是有跨越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国人大代表们表示,湖北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设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专项基金,大力支持发展前景较好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对关键技术、重要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企业的财政支持,集中力量破解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艳:“整合国内生物农药优势单位,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国家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农药创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联合国内生物农药优势科研单位及企业集中力量进行研发攻关,争取通过三年的建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生物农药技术创新中心。”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园 黄航 冉涛 吴博军 洪亚飞 杨岚 徐嵬毅 责任编辑 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