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十堰 | 厚植发展“沃土”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企业家大会:打造企业“敢干”的最优营商环境高地
企业是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春节假期刚过,十堰就召开了全市企业家大会,两百多位企业家代表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会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需求、建言献策。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在总结讲话中,分析形势,鼓劲加油,积极回应企业家关切。大家一致表示,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携手推动十堰高质量发展。
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玉鸿:“鼓励了我们整装行囊再出发,2022年(我们)全年出口突破了20000台,出口的整车价值超过了70个亿,我们今年总的规划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到15%。”
湖北鑫资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津龙:“今年,我们将笃定信心、铆足干劲,加快推进再生锡、冰铜、稀贵金属铝、铜下游产品加工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力争全年实现年产值320亿元、税收25亿元,为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鑫资力量。”
坚持创新驱动 民营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在十堰,不少民营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向创新“聚力”,攻关核心技术,民营企业正成为核心技术创新攻坚战中的“生力军”。
最近,正和汽车科技十堰公司商用车车身总成总装车间里,机器轰鸣,员工们在数字化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装配、加固以及检测作业。
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和柏:“我旁边的这个是我们的总装生产线,现在干的就是陕汽商用车的车身,这条线是三分钟一台车,多的时候一天这条线可以有两三百辆车过。”
正和汽车已深耕十堰20多年,专注于车身总成生产。而随着市场发展,产品质量越来越高端化。如何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正和汽车决定从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入手。
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和柏:“我们正和自己的研发团队,从2005年就开始组建,现在我的整个研发团队有100多人,设计到工艺,到试制,到应用,到开发,全链条的对某一个产品基本上是同步研发。”
在自身发力的同时,正和汽车还主动寻求同国内知名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抱团发展。
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和柏:“车身本体,我们跟宝武集团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室,在原材料,钢材的轻量化运用上,基本上是减轻30%。”
有竞争力的产品背后,是企业一直以来对科技创新的坚持。20多年来,正和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支出逐年递增,研发总投入超过近亿元。17项专利获得授权,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3.8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70 %以上。
正和汽车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和柏:“我们将继续发挥领头,或者说整合资源的能力,踔厉前行,为了十堰的经济作出我们私营企业该尽的本分和社会担当。”
敏锐捕捉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一批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之路上不断突破。数据显示,目前,十堰高科技企业达367家,其中民营企业342家,占比93%以上,成为推动十堰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精准帮扶 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快跑”
近年来,十堰市各部门积极响应民营企业发展需求,精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增便利、减负担、添动能。
最近这段时间,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对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每隔几天,包联干部任海燕就会来了解企业改造进展,并帮助企业指导办理补贴政策。
十堰市茅箭区科技与经信局总工程师 任海燕:“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力争能够高标准改造,管长久,同时,我们提前介入,帮助企业争取技改补贴,购置新设备补贴等等,让他们尽早拿到补贴款。”
恒进感应主要生产汽车、船舶、航天器、盾构机等工程机械所用到的齿轮轴承。而在几年前,生产轴承所用到的数控感应淬火机床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美华:“为了攻克这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在一次次实验失败中不断地更改设备数据,不停地更换设备配件 ,技术迭代,最终成功研发出了感应淬火技术。”
十堰市茅箭区科技与经信局总工程师 任海燕:“在培育企业成长中,我们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保护公平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先做精、再做强、后做大,同时,及时兑现奖补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保姆式”服务,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去年,恒进感应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十堰第4家上市企业。
恒进感应科技(十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美华:“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扶持政策,比如在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方面,给予了配套的奖励,对于我们重点的研发项目有专项资金支持,上市过程当中的各项手续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们配合提供到位。”
近年来,十堰市抓改革、强服务,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清减降”行动,在全省首创企业开办“2半0”服务;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75.5%;相继出台《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工作措施》《十堰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汇编》,推动9个市直部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17个部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116项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市场主体27.5万家。
盘活经济“龙头”!激发民营企业“敢闯敢干”的劲头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十堰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为市民美好生活助力。
十堰寿康永乐集团是一家拥有300多家门店的商业企业,经营面积近60万方。而近两年,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和疫情影响,客流量大不如以往。为帮助企业行稳致远,十堰多部门从政策包、路线图、大环境等方面,全力扶持着企业转型发展。
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景逸:“在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时候,政府及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十堰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指导我们从传统商业向新零售去转型,我们投入了5000余万元,新建了‘线上寿康’的项目,有力地增强了我们企业发展的活力。”
与此同时,作为十堰本地实体民营商业企业,寿康集团抢抓中央扩内需的发展机遇,主动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在多领域增加投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火车头。
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景逸:“我们将市场的力量向生产领域去传导,我们以‘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全市建设了果蔬基地20余个,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以上,本地果蔬这部分的年销售就过亿元。”
如今,寿康集团在十堰市开辟了数字零售新阵地,形成了以商业零售为龙头,以物流为支撑,以食品加工、生态农业、商业综合体等上下游产业为补充的多业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去年,寿康集团入选“2021年中国连锁百强”。
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景逸:“只要消费力还在,消费市场、消费需求还在,我们就有信心和动力,我们主动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继续坚守实体经济,成为服务大众的优秀‘店小二’,争做高品质生活的创新者。”
数据显示,2021年,十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4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贡献1203亿元,占比55.6%;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1068.5亿元,占比72%;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8.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5万户、个体工商户30.7万户,占比96.5%;全市新增就业人口近5万人,其中95%以上在民营企业。全市7万多户企业贡献了7成的投资、8成的GDP、9成的税收。
今年年初,十堰市又出台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稳健发展16条措施,从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物流运输、稳岗拓岗、促进消费等方面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并拿出12亿元资金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十堰市工商联副主席 杨涛:“重点在强化政治引领,优化贴身服务,畅通诉求渠道上下功夫,搭好连心桥,牵好合作线,开好直通车,铺好亲情路。”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陈赟
统筹:邱惠 周晓焕 王猛
记者:湖北广电十堰融媒体记者站 杜可飞 赵龙文 程星婷 茅箭区融媒体中心 高宇 沙正秋 通讯员 张伟
新媒体编审:彭云鹤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