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观察室|传播格局加速重构,整体发展趋于均衡
《2022年度湖北省省直部门政务融合传播指数》《2022年度湖北省县域政务融合传播指数》两大榜单近日发布,引发广泛关注。长江云智库对比五年榜单发现,湖北省政务融合传播已从起步建设期进入稳步发展期,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体呈现出更加均衡的态势。
省直:“马太效应”影响减弱,传播格局加速重构
近三年来,湖北省直部门政务融合传播整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头部阵营座次更迭,“马太效应”影响减弱,各部门间融合传播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从得分情况来看,34个省直部门总榜平均分较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上涨16.67%、10.98%,呈逐年上升之势;榜单前十名的最高分差为365分,较2021年下降87分。总榜得分分布趋于更为健康的“纺锤形”结构,“马太效应”影响减弱:中高位分段的省直部门数量逐年增多,2022年400—499分段的省直部门共12家,占比35.3%,较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17.7和20.6个百分点。
就头部阵营而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总分较去年上涨145分,以815分晋升为年度冠军,首次取代了湖北省公安厅三连冠的霸主地位;湖北省体育局聚焦北京冬奥会、省十六运会等热点赛事,通过省主流媒体、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展示办赛参赛信息,好感度得分较去年上涨199分,以688分晋升为好感度分榜季军,总榜排名较2021年上升了13个名次,并首次挺进总榜前十。
处于低位分段的中尾部省直部门数量明显减少,其中2022年最低分较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54.5%和16.2%。总分低于300分的省直部门共3家,较2020年和2021年分别减少20.6%和11.8%。以湖北省发改委为例,2022年微信点赞数和阅读数较2021年分别增长39.74%和94.6%。其总榜得分从2021年的298分增至440分,增幅超47.65%,总排名也从2021年第28名升至2022年第14名,实现传播效能的跨越式增长。
县域:区域间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对五年的县域榜单进行分析发现,此前湖北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2022年得以逆转,区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整体呈现出更加均衡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度入围总榜全省前五十强的县(市、区)中,鄂东南占比26.1%,鄂西北占比24.2%,鄂西南占比20.2%,鄂东北占比16.0%,江汉平原占比14.2%。区域之间占比率的极差由2021年的18.1%缩小到12.3%,区域发展更趋平衡。
其中,主要包括恩施和宜昌两个地市的鄂西南区域,在入围席位经历了“13-12-7-5”的持续下滑后,2022年止跌回升,有10个县(市、区)入围总榜前五十强,较2021年增长一倍。尤其是宜昌市,在2022年持续发力城市品牌塑造,通过“书记(局长)带你游”文旅品牌推介、“冲Ya!宜昌品牌”抖音争霸赛、宜昌品牌青年说等系列策划,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宣传合力,其下辖的兴山县、远安县等8个县(市、区)携手闯入总榜前五十,入围县(市、区)个数较去年增长一倍,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鄂东南地区主要包括鄂州、黄石和咸宁三个地市,政务融合传播效能在2020年短暂下滑后快速回升,2022年有13个县(市、区)入围前五十强,较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一个席位,并在全省范围内保持领先水平。其中,团风县经过通过不断完善融媒体矩阵建设,加强优质内容供给,总榜得分实现了“498-556-617-674-708”五连涨,排名较2018年上升76位,并首次挺进总榜前十,政务融合传播效能稳步提升。
鄂西北主要包括随州、荆门、襄阳、十堰和神农架林区,2022年有12个县(市、区)入围总榜前五十强,较2018年度增长3个。其中,房县发挥深度融合和聚合共振效应,形成“一次性采集、多渠道发布、快速度传播、广覆盖受众”的格局,继2020年后再次跻身总榜前三。身处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的竹山县注重融合传播矩阵均衡发展,重视内容建设,连续五年稳居总榜排名前十,两度拿到总榜第一,在政务融合传播效能上表现突出。
区域划分说明
依据湖北省人文地理对省内各县(市、区)的分区,将全省划分为5大人文地理分区分别为:鄂西北、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北和鄂东南。
【鄂东北】主要包括:武汉市、孝感市、黄冈市
【鄂东南】主要包括: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
【江汉平原】主要包括:荆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
【鄂西北】主要包括:随州市、荆门市、襄阳市、十堰市、神农架林区
【鄂西南】主要包括:宜昌市、恩施州
编审 | 李登清 李小芳
撰写 | 长江云大数据中心分析师 廖晶
(责任编辑 廖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