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共同缔造强县工程 | 春耕备耕凝动能 播种田野新希望

  2023-02-03 21:45:07
分享到:

奋力冲刺“开门红” | 人勤春来早 春耕备耕忙

新春伊始,农业大省湖北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力争在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上展现更大作为。眼下,湖北多地加紧展开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在洪湖市这家再生稻产业园里,一袋袋水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接连从仓库调出,直接配送到种植户家。再生稻专家也点对点上门为农户提供育秧等 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在洪湖,像这样开展集中育秧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已有17家。

荆州洪湖市乌林镇王家洲村农户 王际威:“我们是提前和联合社定了150公斤种子,谷他们回收,种子他们供应。”

荆州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 兰夕良:“我们全市30万亩再生稻,目前基本上准备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襄阳南漳7个乡镇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泵站、堰塘、渠道、机耕路改造升级。

襄阳南漳县农田建设中心负责人 冯波:“这个时间选择实施堰塘整治,主要是为了确保春耕生产之前有充足的水源,可以解决周边100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立春将至,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宜昌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根据生产形势进行指导。在当阳市河溶镇建国村的油菜和麦田里,3台植保无人机将叶面肥、调节剂、杀菌剂的混合液均匀洒向田间。

宜昌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曾泉:“结合苗情调查、病虫监测和天气情况,制定发布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不少粮食加工企业也抢抓这些天的业务淡季,调试上线新产线。黄冈黄梅县这家粮油加工企业,新上了一条大米加工产线和一条副产品筛选分级生产线,力求将稻米颗粒归仓、吃干榨尽。

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习兵:“黄梅周围米厂非常多,我们想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吨可以增加100元的纯利润。”

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组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下摆到县、乡,组织农机具超100万台,发动1.5万名农技人员送服务上门。目前,全省主要农资品种供需平稳,满足春耕需求。

奋力冲刺“开门红” | 抢抓春机 农业生产加油干

夺取一季度“开门红”,关乎全年目标实现。春节假期刚过,荆楚乡村大地上,处处一派奋发“兔”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景。

广袤田野上,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波收获。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艾思航:“兔年第一天,随州裕国菇业的香菇种植大棚重新热闹起来,经过春节假期一段时间的菌棒休养期,香菇迎来了新一轮的生长,30多名采收工们嬉笑着将一朵朵升柄展伞的香菇放进不同的框里,准备运往分拣区。”

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大棚采摘工 胡兴明:“今天新年第一天,我们就可以采300筐,我们30个人这两天能把这10万棒采收一次,这兔年第一波出生的菇就在我手上了,这是不是有点像个兔宝宝。”

游客 刘霞:“我是外地人,今天来到随州,知道随州的香菇特别有名跟朋友一块过来,是想看看这些好吃的香菇脆、香菇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这里也是第一个香菇研学教育基地,我觉得特别新奇,到时候我也可以顺便买点好吃的香菇产品回去,让我的家人朋友尝一尝。”

新鲜采摘的香菇,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加工车间,在这里,变身成了香菇多糖口服液、香菇脆、香菇酱油等,身价也跟着翻番。

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分选车间工人 覃金凤:“今天是兔年复工的第一天,我正在根据香菇的品类和大小分拣香菇,我们这个小组一共有60人,今天我们合计可以分拣40吨香菇。”

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厂长 雷德成:“现在是我们香菇产区的收获旺季,我们现在企业在岗人数大约是600多人,是我们春节前在岗人数的95%以上,咱们企业其实针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都推出了不同的产品,订单非常火爆。”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艾思航:“我现在漂浮在京山白谷村的柳林河上,寻常这条河是村民的农业灌溉源,这个春节柳林河不再单单只有农业取水池这一个身份,更成为了吸引众多游客的漫赏绿道。”

这片923亩的村落沿着村里的柳林河,打造出庙会一条街,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这里不仅能欣赏到乡村里的风光美景,娱乐设施、互动巡演、篝火狂欢也同步开展。就连科技满满的VR影院,也能在这片乡村体验到。

荆门京山市白谷洞村村民 周国华:“从正月初一开始营业,一天搞个四五百块钱,比出来打工还赚了一番,谁不愿意在家乡搞呢。”

游客 曹婉聆:“我喜欢这里,这里风景如画,特别是那个游船,特别漂亮。”

游客 唐巧:“因为我是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的,今天回到这边来过年,我觉得,哇!我们京山真的好漂亮,因为它都是纯天然的嘛,山水都特别的绿,整个过年的氛围非常浓。”

荆门京山市白谷烟树乡村景区负责人 李俊:“在夏天我们这里有樱桃、葡萄,很多人在这里采摘。到了冬天,我们就利用春节这个节日,让市民能够体验到春节传统节日氛围,推动我们乡村的旅游经济。”

新春走基层 | 恩施大山里的“小村医”

春节期间,湖北不少高校返乡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各地的基层健康服务,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到恩施州来凤县的一个小山村去看看。

晚上9点,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可洞村的大学生志愿者肖垭沥接到了86岁村民严平安的求助电话,电话里,严平安说自己头疼得厉害,希望肖垭沥能去看看。放下电话,肖垭沥就动身出发了。

刚满20岁的肖垭沥,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学习,寒假回家听说村卫生室招募志愿者,她立马报了名,希望能学以致用。打小就生活在村里,肖垭沥对各家各户都很熟悉,但当天下着小雪,这条3公里的山路异常难走。一个小时后,肖垭沥到达了严平安家。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可洞村的大学生志愿者 肖垭沥:“你的血压还是有点偏高的,这种自己吃的药要过期了也不行,血压高了一定要去拿药。”

检查结束已经是晚上11点了,肖垭沥不忘细致地嘱咐老人用药事项。

雪后的清晨格外寒冷,早上7点,肖垭沥又准时来到村卫生室,今天她要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上门给返乡村民和重点人群做健康监测。

“你吃了降血压的药没?”

“我没吃。”

“你要吃呢,你这个血压有点太高了。”

“本来就是呼吸不行,女婿怕我万一喘不过来气,给我买个呼吸机。”

肖垭沥虽然学习的是医学相关专业,但是呼吸机还是头一次用,通过镇村诊疗微信群,她找到了呼吸科的专业医生求助。

“这个不是老年人用的,老年人是用双水平的。如果冬天要吹热风的话,还要带一个加热管,这种是适合年轻人打呼噜的。”

呼吸机型号不对,肖垭沥赶紧帮忙联系了厂家,为老人更换了机型。对肖垭沥来说,这些村民不仅仅是患者,更是邻居和长辈。学习了医护专业回乡后,现在哪个乡亲身体是什么状况,家里有没有人照顾,肖垭沥全都记在了小本上,时不时都会绕过去看上一眼。

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可洞村 龚昌华:“她们给我扫地,像我自己亲生的女儿一样, 有这个感觉。”

恩施州来凤县可洞村大学生志愿者 肖垭沥:“爸当时是被蜜蜂蛰了,然后抢救不及时去世了,如果我可以变成那种很厉害的医生的话,是不是可以减少很多这样的病例发生。”

在可洞村,留守老人有近900名,他们迫切需要像肖垭沥这样的年轻人,守护他们的健康。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镇卫生院统筹资源,引导大家下沉支援村卫生室。在村里,大学生主动走家串传户,展开体检、送药和初筛工作,把热情和专业送到乡村最需要的地方。

恩施州来凤县可洞村大学生志愿者 田茜:“我感觉到这个过程当中,我是被别人所需要的,能够尽自己的能力给他们一些帮助。”

幸福家 幸福+ | 共谋共建茶产业 缔造乡村振兴“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将“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与村民共谋共建手工茶产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

“我们这一块要建20亩的茶园,主要通过茶旅融合带动地方经济,我们有种茶的经验和制茶的经验,按照这个想法村里来发展,大家有什么想法?”

“以后这个茶园搞好了,可以回来采茶,可以上班。”

在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八组,一场有关茶场重建的湾子议事会正在热烈进行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茶场建设各抒己见。铜岭村八组的茶文化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创建的八宝茶场。当年茶园种植面积达500亩,生产的“荆楚翠豪”“荆楚松针”等手工茶品牌被荆州地区评为优质产品。后来因市场冲击茶场关停。如今铜岭村八组的村民大多为原八宝茶场职工。

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八组组长、原八宝茶场场长 李克军:“我们职工有种茶、采茶、制作的水平,我们也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如何建园、如何制作、如何采摘。”

茶场怎么建?村民说了算。铜岭村在八组专门成立了茶园湾子议事会,由茶场党员组成,听取各小组意见,商议产业发展等工作,再报送村党支部共同商议讨论。目前,茶场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村民们参与积极性高涨。

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八组组长、原八宝茶场场长 李克军:“预计在明年的早春开始种茶苗,两三年以后茶园就会形成规模。”

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八组村民 郑孝国:“想自己搞点手工的茶叶,把自己原先的技术发展一点点,现在来看形势很好。”

按照铜岭村初步规划,新的茶场将以原茶场办公楼为核心点,建设茶园研学科普园、楠木茶体验馆、茶园亲水世界;以楠木茶共赢共建区为核心,建设楠木茶园区、新品试种区、私人认领茶园区;以幸福人居生活区为核心,建设休闲游园、茶疗养生馆、特色餐饮区。茶树种植采取村民自主经营与村委会托管两种形式开展。

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副主任 李德琴:“在重建茶园的同时,我们还带领村民们开展美好环境共建,进行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改造,发挥村民示范引领作用,共同美化环境。”

近年来,铜岭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参与、共同促进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村集体产业。截至目前,全村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完成投资1.07亿元,流转土地2100亩,带动村民就业200多人,带动脱贫户51人,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企业铜铃岗蔬菜主题乐园连续两年为村民分红80万元,真正做到了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谢珍

主编:梁蕊 杜瑞雪

统筹:邱惠 李碧荣

记者:  张项青 艾思航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