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强县工程 | 打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硬仗
让种粮人吃下定心丸
1月12日,湖北进入2023年省两会时间,在此次的湖北省两会上,如何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不少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2022年,因为旱情,黄石大冶市种植户彭国锋的300亩田地受灾。
黄石大冶市陈贵镇国锋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 彭国锋:“我们粮补一亩田基本上达到了90多块,保险最高额赔付是1100块,挽回亏损将近40万,基本上是没有亏损。”
因为天灾农民蒙受损失,可以通过补贴和保险政策进行一定弥补,这正是省人大代表王有文《关于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建议》所呼吁的。
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黄石大冶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 王有文:“及时给予科学补贴,保险能起到兜底保障的作用,农民就没有后顾之忧。”
在各单位的有力督办下,这项建议迅速得以落实。尽管2022年旱情严重,但全省累计收购粮食256.96亿斤,同比增长22.62亿斤。
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 唐学军:“在55个产粮大县全面推行完全成本保险,在原有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基础上,增加稻谷补贴和一次性补贴,让农民种粮吃下定心丸。”
湖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黄石大冶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 王有文:“假如每一个种粮农户都能赚到钱,外出的青年愿意回到农村,从事我们农业生产或者是服务,那么我就非常欣慰了。”
务求实效 打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迎来考验。为确保农村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及时跟进监督、实地监督,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坚决打赢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春节。
构筑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屏障,自12月24日以来,湖北省农业农村系统组建了9个工作组,奔赴全省17个市州,开展调研指导,全面落实“五级书记”农村疫情防控责任,1.77万名驻村第一书记、4.26万名驻村干部被调动起来,迅速汇聚起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合力。同时,全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持续常态化组织开展返乡人员、重点人员的摸排,对患病及独居对象实行动态监测,全面做好农村地区医疗救护力量和物资保障。在鄂州市梁子湖区楠竹村,村民感染人数、重点关注人群健康信息、药品储备等情况,被详细地记录在村卫生室台账里。在分级诊疗过程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村民金清华受到重点关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每隔几天前往她家了解身体情况,并及时对接村医准备药品。
鄂州市梁子湖区楠竹村村民 金清华:“给我们带来了口罩、布洛芬,尤其像我们有病痛的人,有他们送来的药,我们安心多了。”
鄂州市梁子湖区楠竹村书记 严斌开:“在这个特殊时期、关键的时候,我们密切关注重点人群的分级诊疗,疫情期间 村里的志愿者上门为村民做新冠抗原检测,农业部门定期给我们打电话,了解台账清单,并且下沉到村里督查重点人群监测,药品供应等情况。”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当前,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还派出技术指导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全面指导加强冬小麦冬油菜等在田作物的管理、春耕所需的农资调度,确保稳产保供。荆门钟祥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专班人员正针对冬干严寒,开展小麦油菜的技术指导。
荆门钟祥市旧口镇刘巷村种植大户 刘先平:“之前我们就是凭经验种植,专家们来主要是针对我们油菜越冬期的管理,尽早地摘除油菜的黄叶、死叶和受冻苔茎,降低田间湿度,把已腐熟的猪牛粪、谷壳和其它作物的秸秆,铺盖在油菜行间,起到保暖作用,再配置一些抵御低温冻害的植物调节剂,为农作物的稳产丰收做好充足的准备。”
据了解,湖北省委农办、省防指、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还正在联合制定湖北省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方案,全力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咚咚咚” 我给乡亲送药来
连日来,湖北持续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全省以村(社区)“两委”为主导,组织乡镇(街道)包联干部、驻村工作队、下沉党员干部、基层医务人员,对照重点人员台账,逐一敲门走访,发放“健康爱心包”,加速建立常态化关爱服务机制,一起去看看。
“走,艳姐,陪我去送一下药。”
廖雅婷是恩施利川市建南镇的一名基层公务员,这几天被调派到黎明村驻村,帮助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购药、联系就医。
恩施州利川市建南镇黎明村村民 罗育洁:“给我们送药来,喊他们坐一下,他们都要忙着走,说话笑眯眯的。”
恩施州利川市建南镇驻黎明村尖刀班成员 廖雅婷:“身上有基础性疾病,吃了药没有缓解的话,我们都会帮忙联系医生来看一下。”
从元旦到春节前,利川市按照每个驻村工作队不少于两人的标准,为各村增派力量。
恩施州利川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 杨智:“动员全市6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常态化走访。”
在随州广水,执业医护、村医等组建起383支家庭医生团队。在红日村,家庭医生左利锋每天都会接到二十多通咨询电话,做好记录,提上药箱,他便开始了一天的“敲门”出诊。
“奶奶好一点没有,我接到你电话马上就过来了。”
“好了一点,就是头有点晕。”
经过诊断,老人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左利锋把药品标注好服用剂量,交到老人手上。
随州广水市太平镇红日村村医 左利锋:“我们备的有降压药,还有能量药,还有血压计,还备有感冒药、退烧药,方便我们村里的病人,随时要我们随时可以送过去。”
每敲一次门,家庭医生们都会记下“敲门笔记”,针对高龄、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每天回访。同时,广水市各乡镇还依托“医共体”联合诊疗机制,与市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进一步提升村镇医生诊疗能力。目前,仅太平镇就有15名危重症患者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转运得到及时救治。
随州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陈庆山:“同时我们开通了村镇一级救治专线电话,保证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随州广水市太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路铠岳:“镇村干部、下沉党员、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三支队伍下沉到村,聚焦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等六类重点人群,开展敲门行动。”
随州:点燃城乡融合发展新引擎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保障。当前,湖北各地正多措并举,推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随州,正加速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公司,每天近2万个香菇深加工产品的快递从这里发出,2022年,企业国内市场销量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了200%。过去一年,随州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增长10%,出口60亿元,出口额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随州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副局长 龚峻:“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的惠农惠企政策机遇,开发‘香菇产业集群贷’,每年新增贷款超10亿元。”
2023年,随州的目标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70亿元以上。为此,随州将新增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50家以上。推动产业发展,需要改革开路。今年,随州提出实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10项重大改革项目;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支持随县进入百强储备县,支持广水市冲刺百强县。
随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农委委员 张春霞:“深化‘三乡工程’,引导支持更多工商资本投入乡村,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
赤壁东柳:能工巧匠齐上阵 共同绘就幸福村
咸宁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堤湾,是赤壁市“共同缔造”的试点村。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东柳村堤湾围绕“五共”理念,坚持让村民唱“主角”,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试出了不少“啥都会”的能工巧匠。
一大早,村民刘纪华就带上自己的伙伴来到村主路上,为路旁的景观树修砌树台。他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工巧匠:装护栏、平场地、打树围,啥都会,而且见事做事,做一件成一件。
村民 刘纪华:“我已经投了十一个工,每天都有六七十人在搞,都是做自己村里的事,很满意的,因为这合乎我们老百姓的民心,顺民意。”
采访完刘纪华,村头屋舍墙面上的风景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戴着安全帽的画师正在挥毫泼墨,描绘诗意栖居。已是耄耋之年的汪纪祥已连续在村里画了两个多月,勾、画、上色,多道工序,每一笔他都小心翼翼。
画师 汪纪祥:“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要想实现“共同缔造”,得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在一村民屋后的菜地中,“农村工匠”张忠全指导村民,利用废弃砖瓦造型,修葺漂亮的菜围。这位村民一直想清理屋后菜园旁的破砖烂瓦,但因身体原因无法实现,张忠全得知情况后,带上一帮热心村民上门帮忙。
农村工匠 张忠全:“再通过设计院的指导,怎么弄好看美丽就做。”
一块没有分匀的宅基地,导致兄弟两家人产生矛盾,还转嫁到下一代。经过“共同缔造”专班、镇村干部的多次调解,婆婆最终放下成见,叔叔则拿起锤子亲自敲除自家的围墙,数十年的矛盾终于“破冰”。
村民 罗艳新:“现在一打开,两边光线也好,做得蛮好了。”
自东柳村堤湾“共同缔造”工作专班成立以来,通过村湾夜话、屋场会等形式的宣传、引导,挂点单位干部、设计单位专家与堤湾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对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渠道清淤、菜园改造、场地硬化、路灯亮化等工作。如今,村民们的意见正在他们自己付出的努力中逐步落实。
咸宁赤壁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东柳村堤湾“共同缔造”工作专班组长 但华南:“还有人行步道、安全护栏、小游园、乡村大舞台等建设工作,把堤湾打造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幸福家园。”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谢珍
主编:梁蕊 杜瑞雪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张项青 艾思航 鄂州台 汪安刚 钟祥台 王琛
新媒体编审:苏逸冰
新媒体编辑:吴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