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冶:组建“服务团” 赋能“黑科技” 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

2023-01-13 10:20:31 云上大冶
分享到: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走进劲牌,你会知道一粒粒粮食是如何在数字化运用下升华成一滴滴琼浆;走进融通高科,你会惊叹纳米技术的运用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走进普罗格智芯,你会看到个头小巧的机器人在忙碌穿梭间将一个个物品快速放置到对应位置……一个个“硬核”企业,无不让人感受着我市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

普罗格智芯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产品

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大冶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底气更硬、成色更足。

坚持创新引领 接连收获多项荣誉

拉开时间轴线,在城市发展坐标上,回望2022年,总能找到关于科技创新的精彩注脚——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2021年度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的通报》,我市再次获评科技创新优秀市,这是我市连续四年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优秀县(市);

2022年5月18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进行了视频验收。8月19日,科技部下发《关于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通过名单的通知》,我市以中部地区第一名通过验收,顺利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22年7月6日,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在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样本的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中,大冶湖高新区强势上榜,位列第88名;

2022年7月21日,《小康》杂志社独家发布“2022年度县市科技创新百佳典范”榜单,我市成功入选,排名第82位;

2022年7月22日,省科技厅公示了2022年拟认定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大冶湖高新区高效节能装备制造、高端铝材及铝产品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

2022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公布了由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揭晓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我市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排名第50位,较2021年上升2位;

2022年11月24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估结果,我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评为“优秀”等次……

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传递出鲜明信号。2022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行动,不断深化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

顶格配置要素 为科技创新强保障

在发展困境中浴火重生的大冶,显然对于科技创新有着不一般的认识。从选择道路到自己造路,大冶,正是凭借着科创这一强大动能。因而,对于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这道解答题,大冶答得更加开放、更有态度。

调整创新促进委员会、启动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开展创新型乡镇创建、新增“无申请兑现”项目13项……无论是政策支撑、体制改革,还是氛围造势,我市在保障科技创新的要素配置上绝对拿得出手、经得起考验。

“一把手”亲自抓,市直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具体落实,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动协作,月度送服务、季度解难题,这样一个高规格创新促进“服务团”的形成,提振了企业走创新发展路子的信心,更坚定了我市科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步子。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文胜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行动为抓手,全地域、多层次推进科技创新。先后出台《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行动方案》《关于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创高新建设的试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构筑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有效激活了我市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培育创新主体 不断增强创新动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为精准培育创新主体,我市以高企后备库为核心,将高企后备库、平台后备库、知识产权后备库与技改项目库、科技招商项目库五库联通,精准高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同时以“工业高企提质、农业高企倍增、乡镇高企扫零”为思路,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深入乡镇指导,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135家,完成目标任务(122家)的110.7%,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43家,同比增长23.4%。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555家,完成目标任务(500家)的111%,同比增长62.8%。

近年来,大冶市主动对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初步建立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大冶”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机制,先后与华科、华农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大学科技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等平台,深入推进了“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了“创新飞地生态圈”,进一步畅通了创新链。

搭建双创载体平台,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计划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扫零行动,深化“一企一校一平台”和“一产一院”的建设模式。铝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芳香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备案黄石市级研究院,贝壳芳香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铜都汇众创空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龙凤山农业公司获批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创新平台建设指标超额完成,全年完成国家级平台2个,完成目标任务(1个)的200%。完成省级平台7个,完成目标任务(6个)的116.7%。完成黄石市级平台13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118.2%。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1.0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19.1亿元)的110.2%。目前,全市现有创新平台中,国家级5家、省级63家、黄石市级106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

科技型企业入库、创新平台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从点到面再到矩阵,我市创新发展格局逐步立体化。一家家创新企业走出驱动发展的最佳路线,一个个创新孵化平台磨砺出示范引领的精尖力量,一项项创新产业释放出我市腾飞的强势动力,向科创要动能要发展的“时代之音”在我市越来越强。

抓政策优生态 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普罗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2019年落户我市,因专注于科技创新,很快就抢占了智能物流行业潮头。近三年,普罗格智芯投入研发费用1400多万元,相继完成研发项目25项,已经研发出柔性搬运、分拣、存储等3大系列20款产品。2022年6月,普罗格智芯科技还荣获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引导。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普罗格智芯获得“无申请兑现”奖补资金,并成功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助力,进一步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这些政策性奖补资金的及时发放,解决了我们研发资金短缺的难题,加速了研发进度,更快抢占市场先机。”普罗格智芯行政总监倪康骏感激地说,“在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的认定、产学研合作、奖补资金、项目申报等方面,我们得到了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同时,在突破关键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市科技局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普罗格智芯的成长正是我市聚力营造创新生态的生动体现。

我市整合政策资源,把握投入、人才等关键要素,着力打造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出台“新科技18条”,扩大创新投入支持面,建立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发展,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2022年,落实科技创新工作“无申请兑现”政策资金3340万元;推行政策引才、平台聚才和项目揽才,全市科创人才加快集聚;实施“服务产业专才”项目,成功引导湖北工业大学等院校12名专家教授服务我市企业。此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制定出台《大冶市科技创新贷款实施细则》,设立科技创新贷款专项保证金2000万元,撬动贷款额度1亿元,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全年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42人,陆续到各乡镇(场)、街道开展有机蔬菜栽培、农作物套种、稻虾养殖、水稻新品种种植、畜禽健康养殖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引进科技型创业企业64家,完成目标任务(55家)的116.4%;规上企业新招引科技人才769人,完成目标任务(235家)的327.23%。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生机勃勃的铜都大地上,大冶市科技创新立于潮头,奋力书写崭新篇章。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周春明

监审丨叶  海

(责任编辑 张奥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