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庄稼医生”张泽志扎根房县六年——田间问诊开良方

  2022-12-20 10:03:14
分享到:

张泽志在竹溪山中考察黄连种植。

张泽志在郧阳区沧浪山建中药材种植试验站。

房县门古寺镇的北柴胡与玉米套种基地郁郁葱葱。

“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明明蚊帐的边边角角都扎好了,老鼠是怎么钻进来的呢?”12月16日,回忆起在房县军店镇三溪沟中药材基地工作的日子,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农技中心)农艺师张泽志的脸上带着温暖笑意。

寒窗苦读跳出“农门”,研究生毕业后,27岁的他选择走向更偏远的山村。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他决定双脚带泥地坚守了三年又三年?

“是满足感!”张泽志告诉农村新报全媒记者,条件虽艰苦,但大山里的优美风光和“药方”见效后,村民们喜悦的笑容让他内心有了深深的满足感。

2019至2020年,在房县农业农村局挂职期间,他致力于研究各乡镇中药材生产现状,推动完善中药材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协助建设北柴胡、虎杖基地等工作。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户种植的北柴胡,存在出苗慢、出苗率低、杂草管理难等问题,这直接关乎乡亲们的钱袋子。”他通过对种子的分析检测,并对播种季节、密度、方式以及温度和湿度进行试验,为农户开出“药方”——秋季或冬季播种最为适宜,一亩地种10至12斤种子,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在温度25℃就会萌发生长,再适当套种预防夏季高温干旱。

北柴胡底部出现网状物,难道是蛾虫作祟?他和同事研究许久,也没找到根治的良方,于是专程请母校病虫害专家帮忙鉴定,最后确诊为螟虫。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后,张泽志总结出防治方法:“在五六月份时,割除地上20厘米的茎叶部分,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农药,还能延迟花期,更有利于地下主根的生长。”

针对虎杖根茎繁殖种质退化、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张泽志和团队研究推广种子育苗技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2020年起,在房县推广虎杖种植超2万亩,在降低繁育成本同时,还让2年生虎杖鲜产量达3500公斤/亩以上,成为全省虎杖种植的样板。”

开治病药方时,他也在琢磨致富良方。2019年春,他协助房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开展北柴胡与玉米套种等技术服务,让农户种一块地、挣两道钱。研究出葛根与天麻套种栽培技术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还参与了茅苍术、天麻、白及等中药材育种及高产栽培研究。截至目前,张泽志共参与发表相关科技论文30篇、论著1部,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等。

深山里没有网络信号,“失联”是常有的事情。遇到雨季,往往是屋外下大雨,板房里下小雨。“不怕吃苦,就怕父母亲担心,有时候专挑好看的照片和视频发过去,常常就能‘蒙混过关’。”

作为十堰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中药材课程讲师、省“三区”人才、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庄稼医生,他的足迹遍布每一个县市区,直接服务合作社数10家、专业种植户300余户,带动就业1000余人,累计推广“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15万亩,增收经济效益2.4亿元。

来源:农村新报

编辑:张鋆

编审:黄鹏


责任编辑 张鋆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