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荆门 | 冬耕不可失 努力勿安卧

  2022-12-19 21:11:22
分享到:

荆门:消灭冬闲田 打牢小麦油菜丰收基础

荆门是湖北粮油主产区,当地多措并举,加强冬季粮油作物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基本消灭了冬闲田,打牢丰收基础。

这几天,荆门市龙泉村连片种植的油菜已长成三四十厘米高的壮苗,满目翠绿,长势良好。但持续走低的气温,极易造成冬油菜积水、生长缓慢,荆门市农技人员来到地里,帮助和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

农技人员经常到地里和村民交流生产技术和农资信息,大家彼此都很熟悉。赖国生家里的这6亩地,过去冬季种小麦收益不错,今冬改种油菜,第一年就迎来了良好的长势。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龙泉村村民 赖国生:你看现在这搞得好漂亮,以前是长不起来油菜的。说实话,这的确搞得好,估计这往后长势还好些。”

正在旁边油菜地里清沟的村民赖国兵,在这里有4亩多地,今年也全部种了油菜,他正盘算着即将到来的丰产丰收。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龙泉村村民 赖国兵:基本农田差不多是400斤(每亩)。看这今年的长势,估计只要种子品种优良,我估计起码都是500斤了(每亩)。”

在几里路开外的小麦地里,种粮大户田昌胜正在查看苗情,这里的地块更适合种小麦,耕种、撒肥、收割全程机械化。今年秋冬气温偏高,他在当地农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下进行了抗旱抢播,并用上了农业部门推广的种子包衣等新技术,在小麦的最佳播种窗口期,合作社的620亩田地全部种上小麦。

荆门市田昌胜水稻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 田昌胜:小麦价格也可以,现在价也起来了,小麦(每亩)可以产800多斤,效益有时候高一点点。”

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作物科科长 张元虎:今年因为气温高,油菜、小麦大部分的长势要好于往年。”

荆门市抓住前期气温偏高的有利气候条件,进行抗旱抢播以及包衣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在油菜和小麦的最佳播种的窗口期,完成播种。油菜播种集中在9月26日到10月14日,播期较上年缩短3到5天,小麦播种集中在10月20日到11月5日,播期较上年缩短2到3天。

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许强:我们的小麦的基本苗分蘖都比较好,预示着明年我们夏粮、夏油的收获可能要好于去年。”

今年,荆门市整合油菜轮作、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农业生产救灾和产油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落实高油酸油菜籽订单收购加价补贴政策。去年小麦品质提升,农民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政策和收益,激励了农户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小麦的积极性。

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 许强:油菜全荆门市在去年的205万亩的基础上增加了24万亩,达到了230万亩左右,这已经达到了荆门市的有统计的种植(面积)的最高水平。全市的小麦面积大概在183万亩左右,荆门市的冬闲田基本上做到了消灭。”

钟祥石牌镇:无人机喷施 促冬小麦分蘖生长

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卧。大雪节气过后,在钟祥市石牌镇广袤的小麦地里,无人机盘旋飞行喷施叶面肥,促进冬小麦分蘖生长,夯实来年丰收基础。

眼下正是冬小麦分蘖生长期。12月13号,在钟祥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带和油菜轮作石牌试点项目基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无人机喷施叶面肥作业,增加冬小麦分蘖生长。

荆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杨兴柏:喷施叶面肥,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等,还加调节剂,促进它的根系生长,通过采取这两个措施,我们在年前就可以每一株小麦增加0.3个蘖。0.3个蘖相当于年后一亩田可以多打50公斤的小麦产量。”

在钟祥市石牌镇真武村,农技人员将有机肥导入无人机机箱后,农机手在交互界面设置播种参数,无人机就按照设定的航线徐徐飞行,将肥料播洒在高标准农田里的小麦叶面上。无人机喷施药剂能精确控制每亩地的用量,省时、省工更省力。

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真武村村民 夏开明:像我今年种了40亩小麦,将近2个小时就把田块搞完了。”

村民老夏说,现在有了技术指导和科技设施的帮助,对明年的小麦丰收更有底气了。农业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冬季“前暖后寒”,小麦越冬期推迟,有利于弱苗转化,但增加了小麦旺长、病虫草害发生和冬春冻害的风险。为此,12月至拔节前小麦田管理要看苗、看地、看天进行针对性管理。

荆门市钟祥市石牌镇真武村村委会主任 程同艮:我们用无人机对全村2200多亩冬小麦、油菜进行了统防统治,争取来年有个好的收成。”

近年来,钟祥石牌镇通过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积极开展绿色示范种植,实行机械化育、垦、播、种,实现亩产吨粮,夯实村民种植收入,实现了耕地面积增加与农民生产积极性共同提升。

东宝石桥驿镇:养殖生态鱼 鱼跃冬捕忙

水美鱼儿肥,鱼跃冬捕忙。12月9号,随着最后一批鲜鱼装车,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胡岩水库冬捕结束。这次冬捕收获鲜鱼5万多斤,收入近30万元。

早上六点多钟,石桥驿镇胡岩水库还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已经在水中进行两天“拦、赶、围、收”等捕捞作业的渔民们顾不上休息,连续作业,把即将收获的生态鱼赶入网中。附近的居民和闻讯赶来的鱼商们兴高采烈地等待起鱼。

鱼商 马兵:他这里一年要出几次(鱼),每次我们都来了的,就(销往)四川、重庆。”

上午8点多钟,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水面逐渐清晰。网中成群的鱼儿开始分批被赶到分拣区域,起鱼正式开始。在岸边,前来拉运鲜鱼的大货车依次等候。通过吊车,将一袋袋分拣好的生态鱼转运到货车上。

鱼商 冯红兵:水库里的鱼,鱼质要好很多。它跟精养肯定是有区别的,拉鱼都愿意拉水库的鱼。”

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胡岩水库始建于1958年,属于小一型滚水坝。为非饮用水源,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总库容133万方,有效库容80万方,灌溉面积3000亩,养殖水面700亩。按照《荆门市关于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归属于大水面生态养殖区域。近年来,胡岩水库采取“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的生态养殖模式,生态鱼以浮游生物与水中藻类及水草为食,起到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等功能。结合轮捕轮放的捕捞方式,在保证水系生态健康的前提下,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良好的水域环境让渔民实现了增收,鱼商们在这里买的鱼在外面也能够卖个好价钱。

鱼商 冯红兵:他们在这里捞鱼的我们平常都会有联系,他在哪儿捞鱼,打招呼,我们就会过来,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合适我们就会过来装。”

原生态养殖,不撒饲料。渔民金永兴在这片水域养鱼10多年了,自水库不能投肥之后,他进行了养殖调整,利用400多亩优质水域,进行生态深水立体养鱼,除每年按需投放鱼苗外,在捕捞时还将3斤以下的鱼留在水库中继续生长,只卖3斤以上的鱼。绿色发展、生态养殖,让石桥驿镇胡岩水库生产出来的花鲢、白鲢等多个品种的生态鱼,远销四川、重庆、陕西等城市。

渔民 金永兴:不准投肥,我们就是人放天养,就是每年放个5万到8万斤花白鲢,还适当地放一部分草鱼、鳊鱼等杂鱼,每年就是管个两个月或者三个月。”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王飞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湖北广电荆门融媒体记者站 毕然 荆门台 谢安平 蒋子龙 喻卫东

新媒体编审:苏逸冰

新媒体编辑:张煜

责任编辑 张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