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追光者|韩道:让光电科技成果驶上转化“快车道”

  2022-11-17 18:49:40
分享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武汉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高校、科研院所是武汉发展最大的“富矿”,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阻碍转化的“细绳子”束缚,导致大量科研成果 “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大削弱了武汉市的科研创新的活力。

如何才能加快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我们一起来听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道的追光故事:

韩道在湖北之声开放麦《追光者》现场

201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工研院”),使命之一就是成为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重要纽带,打造科技供给、协同创新和产业服务平台,推动“顶天”技术落地生根。

光电工研院总经理韩道用10年时间,带领团队围绕“光芯屏智”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不断地在优化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完善创新全链条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甚至成为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

不能让科研技术沦为废纸

2012年之前,一项科研技术从大学实验室到形成产品、走向市场,这中间的路有多远?很多人想象不到。

假设有一个刚刚研究出的,价值500万的科研技术成果,放在2012年前,走完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少说都要一年半载。而对于发展迅速的光电信息产业而言,一项新技术被搁置如此长的时间后,它就已经过时了,投资人也会流失,最终导致这项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技术只能变成废纸。体制机制的束缚,让武汉大量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012年,武汉发布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在全国范围内勇于第一个“吃螃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科技成果尽快转化。

也是在这一年,韩道进入武汉光电工研院,与团队一起尝试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找到一条高效的路径。

武汉光电工研院光电创新园

光电工研院有高校背景,又熟悉市场,倚靠武汉的“黄金十条”,不断地探索出“处置权、审批权、收益权”下放的具体方案,大大激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创积极性!

2013年, 在韩道和团队的努力下,光电工研院推动MOST知识产权组以1000万元价格挂牌交易,创下科技成果转让标底国内最大、个人及团队分配比例最高的两项记录,成为部属高校挂牌转化科技成果的首个案例,同时也是武汉出台“黄金十条”以来兑现的最大一笔成果转化收益。

韩道表示,“这次的成功转化,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由国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探索出一条合法可行的高校知识产权转化路径,并为后续《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光电工研院推动33个项目159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转让金额超1.2亿元。而这些突破带来的影响更是辐射到全国范围,2016年“促进成果转化法修订案”尘埃落定后,全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金额和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上升。

不止牵线搭桥,更要提供共性技术服务

初期,光电工研院像是一个串联起科技成果转化各关键环节的联络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服务的深入,韩道发现“牵线搭桥”的作用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后,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难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缺乏从实验室成果到成熟产品的中间平台。”

2015年,光电工研院向海外归国的紫外LED材料与芯片领域专家陈长清教授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将手上先进的技术投向市场。

当年10月,陈长清创办的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从华工创投获得首笔融资;2016年1月,陈长清的大学室友、苏州高新创投基金合伙人乔峰伸出橄榄枝,公司获得该基金的A轮投资。

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长清

UVA-LED固化光源系统

前期的每一步都很顺利,但创业的路上,优炜芯却因为一块集成电路板卡住了研发的“脖子”。

紫外LED产品生产的关键工艺之一是芯片集成电路板的制备,要在表面贴装生产线上进行产品“打样”,完成印刷、贴片、回流焊、检测等多个工艺程序。

整个工艺并不复杂,但是武汉的一些拥有表面贴装生产线的大型企业不接小批量、个性化订单,而小作坊又实现不了产品的高端需求。

韩道认为,这不仅优炜芯碰到的问题,也是整个产业的共性问题,“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来看,湖北缺少关键一环——小批量、多品种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找到问题所在,光电工研院迅速跟进!在光电工研院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有多条专业的第三方表面贴装生产线,专为初创企业的研发、产业化试验服务,即便一片样品也能生产,而且可以随时进行修改、迭代。

光电工研院先后为优炜芯完成120多个小型集成电路板样品,总价仅7000余元,每片电路板样品成本不足60元。即便如此便宜,光电工研院依旧安排专人,用一条独立生产线为其生产,并跟踪样品的质量和使用情况。

半导体快速封装平台

扫除了拦路虎,陈长清和团队专注研发,接连攻克半导体核心技术。截至目前,优炜芯已申请专利132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全部转化为成果运用,成功研制出世界先进的紫外LED核心材料、芯片与器件,进入美的、海尔、格力、小米等知名企业供应链,今年还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光电工研院深刻地认识到发现和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尤为重要,先后聚焦区域光芯片封装缺失问题搭建了半导体快速封装平台,聚焦生物材料进口难、进口慢、进不来等问题,搭建了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一期)。

目前,光电工研院的十多个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过千次,有效解决了企业“成长的烦恼”,让更多前瞻性、战略性“卡脖子”首创首台技术能实现“纸变钱”。

电磁兼容检测平台

场景破题,让市场为技术“买单”

从科研技术到企业投产的关键环节都已打通,可是离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高校偏重于基础创新,企业则缺少推动“卡脖子”技术产业化的动力,这其中的中间地带,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部分,也是光电工研院希望补位的地方。

目前,光电工研院培育企业超200家,但其中也有部分失败的案例,它们不乏拥有稳定的核心技术、知名的团队阵容和丰厚的资金支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呢?

光电工研院总结出,这是因为科研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与之匹配的应用场景却没有出现,也就是人们并不知道这项新鲜的技术可以用在哪里?它的市场究竟又在何方?

但让企业自行搭建应用场景并不现实,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还不能保证试验一定成功,这极大打击了初创企业团队的信心。

此时,作为第三方平台的光电工研院的作用尤为重要。“历经多年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孵化等方面的积淀,光电工研院可以为企业提供多个成熟的应用场景,降低在应用场景深度切入的成本,甚至将多家企业技术产品组合成场景解决方案‘打包’给市场,帮助企业‘出圈’。”韩道说。

2019年,光电工研院孵化的企业华引芯在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投入使用自己研发的全光谱教育照明灯,这项新技术的光谱与太阳光类似,从根源上减少了蓝光伤害。

全光谱教育照明灯在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应用场景

在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华引芯Eyepleasing全光谱LED光源光谱,非常接近太阳光光谱

2020年疫情期间,光电工研院又在原本的基础上,引入优炜芯的紫外消杀模块,帮助华引芯开发出紫外和照明一体化灯具,并集成智慧照明场景解决方案进行推广。

护眼加消杀合二为一,这对很多学校和防疫部门来说都是头一遭,而光电工研院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潜在应用市场。

韩道说,“仅仅是为两项技术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就让人们看到了潜在的需求,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最终让市场真正为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买单’”。

到目前为止,该方案已被成功推广用于湖北、广东、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的中小学教室。

十年时间,韩道和光电工研院团队一起扫除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利用专业化全链条服务提升科技供给,瞄准技术要素市场失灵环节及时进行补位,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重要纽带,推动“顶天”技术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光电工研院已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科创中国”产学研融通组织等多项国家级认定,并在重庆、襄阳等多地实现创新模式的异地复制,培育出超200余家、总估值超百亿规模的“光芯屏智”企业集群。

光电工研院光电创新园

逐光而行,与武汉共生长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强调“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对光电子信息产业提出殷切希望。

不负领袖重托,在刚结束不久的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武汉光电工研院作为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代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备战,最终成功推动武汉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

韩道说:“结果出炉当晚,我彻夜未眠。兴奋之余,更感使命在肩。未来,我将继续和团队一起逐光而行,服务科技创新,与武汉共生长。”

编后语:科技成果转化并非一蹴而就,韩道和光电工研院一起成长的十年里不断探索“光芯屏智”成果转化新模式、新路径,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技成果转化驶上了“快车道”。

面向未来,我们也坚信有越来越多企业,能够继续肩负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武汉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湖北之声全年征集

属于你的中国故事

——不限职业、不限背景、不限年龄

只要你有梦想、有故事

麦克风和舞台属于你

观众的聆听和掌声也属于你

带着你的家人朋友,带着你的故事

在这个属于平凡人的舞台

开启一段不平凡的追光旅程

让你我成为彼此的光

征集通道:HBzhuiguangzhe@163.com

我们正在寻找愿意分享的你

有故事的你

因为梦想闪闪动人的你

舞台已就位、观众已就位

等你来抢麦

等你光芒万丈!


注:文中图片均为通讯员提供

讲  述:韩道

记  者:吴阳 徐曼

通讯员:宋志辉

编  辑:徐曼 周振玲

音  频:杨旭宇

统  筹:刘炜 徐曼 夏晓青

监  制:周振玲

出  品:洪燕 梁延

责任编辑 高路一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