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兵书宝剑峡古悬棺之谜

2022-11-08 13:44:08 
分享到: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著名的峡谷组成。西陵峡中段有一处极致美景。因峡北岸峭壁间有一天然洞穴,远看洞穴中有几块叠在一起的块状物体酷似几本书,在它不远的下方有一道下宽上窄的石楞从绝壁上凸现出来,酷似一柄浮雕宝剑。兵书宝剑峡水路艰险,流传有许多关于“兵书”的动人传说。郭沫若于1961年途经秭归长江段的西陵峡时,在《过西陵峡》中写到:“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相传“兵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赠送给刘备的神奇兵书,据晋代《三国志》记载,刘备确实在秭归一带活动过一段时间,并筑有城池。千百年来,人们看到西陵峡中岩洞里形似书的景物,就会联想到关于兵书的传说,难道这真的是传说中诸葛亮的兵书吗?1994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动工,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兵书宝剑的谜底终于在2003年的6月1日被秭归县文物保护部门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兵书宝剑峡远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古人经常选择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葬身之处,他们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古人认为,如果将棺椁放置在高高的天然岩洞中,会给后人带来幸福吉祥。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三峡一带的长江水位抬高到175米,而兵书宝剑峡的“兵书”、“宝剑”正处于175米水位线下,这为文物保护部门揭开“兵书”的谜底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

三峡大坝蓄水前对“兵书宝剑”进行抢救保护

2003年5月31日,担负着秭归县长江水域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的“秭归港监号”巡逻至兵书宝剑峡,站在甲板上的港航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杜俊不经意一抬头,惊奇地发现,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兵书”居然是几具叠放在一起的木质棺材。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杜俊联想到民间关于“兵书”的种种传说,心中顿时激动不已,他一方面迅速调遣了一艘船在兵书宝剑峡实施保护,防止“兵书”遭人为破坏,另一方面及时与秭归县文物局取得联系,要求派专家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秭归县文物局得知这一信息后,经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迅速成立了抢救“兵书”发掘专班。发掘专班第二天便攀上悬崖上的“藏书洞”,只见洞内面积不足3平方米、外宽内狭的三角形岩洞内纵向叠放着三具木棺。此时长江水位正以每天5米的速度迅速抬升,三天后岩洞将被淹没。

亲密接触“兵书宝剑”

6月2日,此时江面距洞穴已不足8米。当文物工作者取出2号内棺对其进行清理时,文物工作者被眼前的随葬品惊呆了,棺内整齐地摆放着青铜戈、矛数件,戈、矛上铸有虎纹,虎的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令文物工作者不解的是,这些戈、矛的锋段均被切断,细心的文物工作者在洞穴下的石坎上找到了一个断弃的矛锋,经拼凑竟然与棺内的一件矛吻合。古人为什么要将随葬的戈、矛的锋切断,这似乎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清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文物工作者在3号棺的外棺内又发现了弓、箭杆、箭镞、箭箙、洗等随葬品。所有的悬棺被安全运上船,顺利抵达秭归新县城茅坪。

抢救保护现场

此后,文物工作者又在2号内棺棺外,发现了由红漆与黑漆组成的回纹、云纹以及几何棱形图等装饰图案,并在棺内发现了被、絮的残片,被是以红色为主,夹以黑色线条组成的纹饰。在3号内棺内又陆续发现了木剑鞘、骨剑饰、骨饰件、青铜巴氏剑、青铜凿、青铜刻刀 等大量随葬品。在这两具内棺中各发现有1具由两层竹席包裹的骨骸,经初步考证,3号棺内为男性,2号棺内骨骸的盆骨已腐朽,无法判定其性别。参与发掘的文物专家介绍说,虽然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尚需进一步考证,但从随葬的大量随葬品来看,这在国内已发掘的悬棺葬中难得一见,这说明墓主人身份极其尊贵。

战国青铜虎蝉纹短铰矛

此前,我国文物考古部门曾对多处悬棺葬进行考古发掘,但像兵书宝剑峡悬棺葬一次性出土如此多珍贵文物在已发掘的悬棺葬中尚不多见。这些文物的获得为研究巴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其一,此次发掘的悬棺葬全部为套棺并且三组叠放,这在已发掘的巴人悬棺葬中极为少见,为研究巴人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其二,弓、箭的发现在已发掘的巴人悬棺葬中也属首次,正好填补了巴人所用兵器的空白,为研究巴人兵器提供了实物佐证。其三,戈、矛上的“虎”纹、“螳螂”纹进一步证实了兵书宝剑峡悬棺葬为巴人所为。其四,文物中的匜以及回纹、云纹、几何棱形纹等棺饰带有明显的楚式风格,这为研究巴、楚文化交融以及民间生活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其五,此次发掘为揭开“悬棺葬”这一千古之谜找到了证据。

弓箭箙(箭筒、箭镞)

悬棺距今已有2000多年,它是如何放置上去的?主要有一下几种说法:一是栈道法。即在悬崖上凿孔打桩搁置棺木或人工凿穴置放棺木。二是悬索下柩法。即葬墓者从山顶或崖壁凹处将固定好的绳索拴在腰间与用绳索捆梆好的棺木同时下降到崖壁洞穴的高度,然后葬墓者脚踩脚窝左右移动,慢慢地将沉重的棺木移至洞口,置放到洞内。兵书宝剑峡悬棺葬的葬法有可能为后者。因为在洞穴下方左侧悬崖上发现有一排人工所凿的横向脚窝,而且在外棺和垫板的前方和中部左右发现各有两个绳眼。文物工作者推测,有可能当时每组棺材葬墓者是分两次放进洞穴的,即首先将外棺吊入洞穴,然后将内棺捆绑在垫板上再吊入洞穴,最后在洞穴内将内棺套入外棺。而今,兵书宝剑峡悬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及棺椁,已经在秭归县博物馆里进行保存。文物古迹蕴涵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先民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绚丽的人文景观,才使得灿烂的峡江文化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万里,生生不息!

齐心合力,使命担当

来源:文旅秭归

责任编辑 伍欣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