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桂香菊黄螯蟹肥。汉川市积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一只只金毛爪、青脊背、白肚皮的汉川河蟹串起一条乡村振兴的蟹产业链。
虽已是下午4点,可在汉川市南河古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不少蟹农还在池塘里起网捞蟹,好生忙碌。“天麻麻亮就要起来,忙得很。”邹四平是8年前从汉川市区到南河乡承包池塘养殖螃蟹的。今年夏天由于持续高温,河蟹们“食欲不振”,蜕壳、生长速度都比往年慢。为了保证螃蟹品质,邹四平每天从早忙到晚,喂食、清洁蟹塘、整理水草、增氧。养蟹不难,但功夫尽在细节处。“割草、喂草,天天给它们做饭,它们吃海鱼、玉米,要吃熟的。”
▲ 南河古渡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河蟹基地
南河乡是汉川市的传统农业乡,过去产业没亮点。近年来,乡里引来一批“能人”回乡,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项目,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资,唱响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大戏”。南河古渡现代农业产业园里,1.6万亩蟹池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公司建好现成的池子,水电路一条龙搞好,我们只用出租金,大大减少投入成本。”邹四平给记者算了笔账,他承包了100亩池塘,产量高的时候能产20000多斤螃蟹,按每斤30元出售,抛开开支,一年净赚几十万不成问题。在南河乡跟邹四平一样承租池塘养蟹的农户不在少数。目前南河乡规模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已突破100公斤。
南河乡因“蟹”而兴只是汉川市发展河蟹产业的一个缩影。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汉江、汉北河、汈汊湖三大水域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是水产大市,有名的“鱼米之乡”。2002年以前,汉川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经济效益较低。“那时喂鱼,价格不行,就转行喂毛蟹。”老渔民刘义兵告诉记者,汈汊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型封闭式湖泊,也是汉川率先改养河蟹的湖区。到今年,刘师傅已在汈汊湖养殖场漕湖社区养了15年河蟹。“螃蟹价格高,市场需求大,跟养鱼比,强了不少。”
起步之初,由于养殖户分散,缺乏科学指导,汉川河蟹一度鲜为人知。自2002年起,汉川市积极研发生态养殖技术,首创推出单产可达每亩140公斤的“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渔农养殖河蟹,各地纷纷借鉴推广。一时间,汉川河蟹的名气不胫而走。“投蟹苗前先养三个月小龙虾,等5月下蟹苗时出售塘里已长成熟的虾子,6、7月份投放少量的鳜鱼,有利于清理蟹塘的杂鱼,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样就能实现虾蟹鳜的生态混养。”汉川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负责人夏旭东介绍,通过“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模式,河蟹产量、质量都远胜于从前。
▲ 汈汊湖农场河蟹养殖基地
“小蟹”变“大蟹”、“大蟹”变“好蟹”。汉川市通过成立渔业发展协会,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所合作,实行苗种引进、操作规程、技术服务、病害防治、品牌销售、质量监管“六统一”模式,有效提升汉川河蟹产量和质量,先后涌现出“天歌”“东西汊湖”“青玉”“汈牌”等一批全国金蟹奖、“中国十大名蟹”品牌,2016年汉川荣获“中国河蟹之乡”,2019年被授予“中国河蟹产业发展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中等规格的8只公母搭配,可以卖到200多块钱。”为民水产负责人杨波告诉记者,随着汉川河蟹走俏市场,汉川河蟹也实现了从称斤卖到按个卖的转变。
为强化汉川河蟹销售网络,2017年汉川成立了湖北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拥有河蟹仓储冷链物流的汉川水产大市场,并开通全国各大城市“海陆空”三大直通物流系统,破解了汉川及周边县市河蟹养殖户在水产品信息、销售、售后、仓储、物流等方面的难点。目前,汉川水产大市场已有36家商户入驻,签约店铺91间。今年10月至今,河蟹交易量就达3万件。 有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养殖户、商贩能直接对话全国代销商,节约了时间、运输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优质的汉川河蟹等水产品能抢“鲜”登上全国各地市场。
“汉川有了自己的水产市场后,我们从二级分销变为一级经销商。你看,我今天又有8000斤螃蟹要发货。”第一批入驻水产大市场的商户马义文边忙着发货边说,“我有1万多亩合作基地,带动几百户农民,螃蟹可以一直卖到年底。”
汉川天歌螃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经理曾亚鹏告诉记者,除了传统销售,汉川河蟹也插上了电商的翅膀。他正在对当日要快递发出的螃蟹礼盒进行最后一步品控检查。“自媒体运营,抖音、社区团购平台我们都在做,每年都在逐步增加,从最开始的几单,到现在每天200多单,我们发货必须层层筛选,力争把汉川最好的螃蟹送到消费者手里。”截至目前,汉川河蟹养殖面积已达23.74万亩、产量3.4万吨,产值27.2亿元,全市农户26%的收入来源于河蟹产业,蟹农年平均收入达到29000元。
发展生态养殖,创新销售模式,汉川市通过河蟹产业全域发展,舌尖上的“蟹”经济,让乡村振兴的步伐变得更加轻快。汉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飞:“河蟹产业是汉川的主打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要把‘中国河蟹之乡’的名片擦亮,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让汉川河蟹走出湖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