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干旱危机。
2022年9月13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队员正在干枯的鄱阳湖湖床清理沉积废弃的渔网。
胡振鹏最近每周都要跑一趟鄱阳湖。
几天前,他乘坐汽艇到鄱阳湖调研干旱形势,汽艇行驶的湖区不时有十几斤的大鱼跃出水面,其中有三条落在 了甲板,“鱼都挤在了有限的河道之中。”
“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显著的特征。不同以往,今年的枯水期来得更早,伏旱连着秋旱加剧了枯水期带来的影响。龟裂严重的湖床缝隙甚至可伸进一只成年人的手臂,目之所及,是大批死亡的螺蛳河蚌和被晒干的大鱼……
年过七旬的胡振鹏也是第一次在鄱阳湖见到这样的场景。他是南昌大学教授,曾任江西省副省长,长期致力于鄱阳湖的生态研究。“这次旱灾给鄱阳湖带来了一场生态灾难。”胡振鹏提出这样的判断,他进而向《中国慈善家》分析,“今年这场干旱是一个极端水文气象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发生这种干旱的概率可能会越来越大。”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数据,10月4日,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6.68米,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
受干旱、高温、上游来水和降雨量减少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鄱阳湖遭遇“从未有过”的干旱危机,不仅沿湖农业粮食减产,居民饮水受到影响,三年来的禁渔成果也遭受严重损失。让生态保护工作者忧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也正遭受严重威胁和破坏。
保卫碟形湖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因每年冬季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飞抵越冬,它也被人们称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
候鸟喜欢栖息在碟形湖,这是由泥沙沉积不均自然形成的浅碟形洼地,后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季节性浅水湖泊,是鄱阳湖独有的地貌景观。
丰水期,碟形湖与鄱阳湖主湖融为一体,参与主湖区水动力过程,展现烟波浩渺的大湖气象;枯水期,通过遥感卫星影像观察,洲滩之间102个大大小小的碟形湖成为独立小湖,如同一个个气泡分布在湖盆中。这些碟形湖的水面面积加起来大约1000平方公里,占湖盆面积的23%。碟形湖也因此被称为鄱阳湖的“湖中湖”。
2022年8月25日,在江西省南昌新建区南矶乡鄱阳湖湿地,大量的鹭鸟在这里觅食。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碟形湖内的鱼虾螺蚌、沉水植被是候鸟的天然食物,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有三分之二栖息觅食在碟形湖。
即便干旱时鄱阳湖水位低枯,只要管理到位,不少碟形湖也仍能保留部分水面,在这些碟形湖联合作用下,候鸟在鄱阳湖越冬的时间可达半年之久。而碟形湖地势和面积差异,也能在洪、旱灾害中起到过渡与缓冲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湖区水位急剧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丰水期碟形湖与鄱阳湖主湖区融为一体,频繁地进行生物等资源交换,也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可持续发展。
然而,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碟形湖面积不断萎缩。7月15日,鄱阳湖1平方公里以上的碟形湖86个,水面面积950平方公里。从8月4日开始,每隔五天,研究人员通过遥感卫星影像观察碟形湖水位的变化。到8月19日,鄱阳湖1平方公里以上的碟形湖水面面积只剩下195平方公里。
2022年7月15日和8月19日,鄱阳湖遥感卫星影像。
之后,胡振鹏赶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南矶湿地保护区) 实地调研碟形湖生态情况,与两个保护区管理人员一起探讨保护措施。“闸门有渗漏的地方做土坝挡水也不能让水漏掉。如果碟形湖里有水,宁可补一点水,也要等到候鸟来。如果碟形湖彻底干掉了,那补水也没有用。”
从9月起,当地开始集中力量对碟形湖进行生态补水,试图将干旱对湖区的影响降到最低。9月底,当胡振鹏再次赶到两个保护区查看时,不少碟形湖已干涸见底。部分尚未干涸的碟形湖只能通过从主航道或沿线河流补水来缓解干涸局面,但赣江出现断流导致南矶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碟形湖无水可补。
“如果碟形湖不干,即便现在主湖区水道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加在一起鄱阳湖也不会显得干旱。”胡振鹏告诉《中国慈善家》,根据以往枯水期节律,鄱阳湖低枯水位将持续到明年2月,为应对极端干旱可能常态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应根据鄱阳湖水位、气象预报等情况,加强干旱预警,确立水库、碟形湖的预警水位,提前谋划应对。
2022年9月9日,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境内鄱阳湖支流乐安河梓埠段,四台水泵在抽水补济抗旱水源。
为了候鸟顺利越冬
眼看着冬季来临,如何让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能够留下来,顺利过冬?
江西省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以下简称都昌保护区) 局长李跃把目光放在了朱袍山区域内的碟形湖,这是鄱阳湖都昌湖区最重要的碟形湖。与区域内其他十余个碟形湖相比,朱袍山离主航道近,地势开阔,便于架设机械施工补水。
朱袍山碟形湖生态补水前尚存水域面积381亩,水中仍有一定数量的鱼虾螺蚌资源。从9月19日开始,李跃组织人员清淤疏渠筑坝,4台7500瓦的大功率抽水泵不间断从主航道抽水补给到碟形湖。李跃告诉《中国慈善家》,往年即使在枯水期,比如去年11月1日,朱袍山碟形湖水位12.2米,水深大约仅有2米,但今年还未到11月,水深就仅剩十几厘米。巨大的水位落差及干旱带来的影响也让李跃直呼“这在以前从未有过”。
补水并不会立竿见影。起初,对朱袍山碟形湖补水作业进行了两天也未见水位上涨,李跃后来才发现,湖区的湿地太干了,补给的水流到湖床裂缝像漏斗一样下渗,直至下渗达到饱和,水位才开始缓慢回升。经过多天连续抽水作业,碟形湖干涸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截至10月8日,生态补水使得朱袍山碟形湖面积增加到536亩,水位提升了28厘米,支撑了碟形湖螺蚌资源的逐水繁育,为即将到来的越冬候鸟增加了栖息和觅食空间。
除了为碟形湖补水,还要给候鸟准备更多食物。鄱阳湖干旱致使许多滩涂提前三个月裸露,苔草、芦苇的茎叶提前泛黄,纤维老化,不利于候鸟食用。专家研究认为,刈割已经长势成熟的苔草,可刺激其萌生新芽。目前在鄱阳湖多处洲滩上,正进行刈割苔草行动,但在土壤含水量少的区域,效果并不理想。
李跃也在组织力量对三山区域刈割苔草,这是都昌县历年来候鸟分布的重要区域。但因主航道阻隔,无法满足大型机械进场作业,李跃正在协调调入可用机械,希望加快刈割进程,“这个事也很重要,我们目前只割了近100亩。”
鄱阳湖都昌水域洲滩,工作人员进行刈割苔草作业。
当地也开始通过人工种植方式,应对因干旱带来的候鸟食物短缺。除了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志愿者种植的藕田以外,余干县插 旗洲也预留了七百亩稻田供候鸟吃食。这些仍只是杯水车薪,在低枯水位条件下,干旱导致湿地功能退化,天然食物短缺,将迫使一些候鸟转移到其他区域,甚至到农田等区域觅食,由此引发人鸟冲突。
对此,胡振鹏建议,政府可通过湿地生态补偿金的方式补偿候鸟吃食对农户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应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善待在农田、池塘取食的候鸟,不要驱赶、伤害。
由呼吁到治理
多年来,碟形湖未能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得到有效治理。20世纪90年代,主管部门从村民手中购得2个碟形湖的管理权,余下的100个碟形湖管理权全部集中在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延续至今。
碟形湖通常被人从村委会手中承包用来养鱼,承包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碟形湖,导致蓝藻爆发、沉水植被消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受损害退化。而未被承包的碟形湖被村民通过天然“堑湖” (鄱阳湖沿湖居民历史形成的一种捕鱼方式,渔民捕鱼时打开闸门放水,竭泽而渔) 捕鱼。
在推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自2021年起实行“十年禁渔”行动,江西省政府也将碟形湖一并纳入“十年禁渔”。但渔民洗脚上岸后,碟形湖疏于管理,在自然条件下,风浪侵蚀掏空堤坝,一些涵洞渗水垮塌也无人过问,碟形湖因此受损严重。
早在2015年,胡振鹏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江西水利科技》期刊发表了《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文章,在2020年出版的个人著作《鄱阳湖水文生态特征及其演变》中,他也呼吁要加强碟形湖的保护与管理。但长期以来,碟形湖的管理与保护问题始终停留在呼吁层面。
鄱阳湖朱袍山碟形湖干枯现状。
不久前,江西省政府决定,将吴城和南矶两个保护区的33个碟形湖管理权从村委会手中收回。由于都昌保护区人力资源和经费有限,其保护范围内的十余个碟形湖收归计划暂缓至明年。
胡振鹏认为,如果相关经费充足,针对重要的碟形湖,可以采取生态补偿的方式一次性从村委会“赎买”使用权,其余碟形湖可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协议,共建,共管,共受益,保护区每年支付一定的管理费。“水位管理权收归管理局,水位不能随便消降,要根据候鸟越冬的情况来排水或蓄水,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把现在的损失降到最低。”
上述建议很快得到决策层的响应,并予以明确。目前正在制定有关实施方案。
鄱阳湖极端干旱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碟形湖的重要性,保护碟形湖也成为新形势下的共识。 在理顺碟形湖的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应明确其生态功能定位,以提升管理效能。在胡振鹏看来,碟形湖对鱼类、植被、底栖动物等均有保护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承担着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功能。碟形湖要以候鸟栖息地保护为主,鱼类保护等其他功能只能兼顾。
近日,适逢冷空气南下,江西多地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加之三峡水库向长江下游补水共同影响,鄱阳湖水位止跌回涨。据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14时,星子水文站上涨至8.13米。与10月4日最低水位6.68米相比,上涨超过1米。水位上涨给干涸的鄱阳湖带来一丝喘息。但据水文部门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鄱阳湖水位将由小幅上涨后转为缓退。
目前,首批候鸟已陆续飞抵鄱阳湖,而随着冬季候鸟迁徙高峰的临近,鄱阳湖面临的大考才刚刚开始。
来源:凤凰网、中国慈善家
责编:杨均 编审:刘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