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打篮球引发猝死?不宜运动的情况有这些!
老话常说
“运动会更健康”
学习工作累了一天
适量运动可以放松身体
提高免疫力......
没想到 ?!
运动还会引发猝死!
近日,一位大一新生在篮球场
打篮球时突然晕倒
送医后死亡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
令人心痛惋惜!
那到底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到底该如何避免呢?
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运动,而是因运动诱发了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猝死,如:“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其中以前者居多。
1. 心源性猝死:
患有潜在性心脏疾病或者是自身心脏结构异常、紊乱的人,运动后会促使潜在的心脏疾病发作,出现致死性的心律失常,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最常见的就是肥厚型心肌病,其次是心脏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左心室的肥厚等心源性疾病。
2. 脑源性猝死:
患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梗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在运动后生命中枢,也就是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出现问题,从而出现脑源性猝死。
这些疾病在早期,并不会有特别的症状,尤其是年轻人和运动员。
只有当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变部位才会出现问题,但这个时候,大多数悲剧已经发生了。
注意:运动性猝死不分年龄。
最“危险”的三类运动
我国学者2022年4月刊发在《法医学杂志》的一篇调查显示,这三类运动导致的相关猝死人数位列前三名。
☆ 篮球(34.5%)
☆ 跑步(19.5%)
☆ 羽毛球(12%)
通常情况下,随着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猝死的危险性也就会随之增加。
平时不爱锻炼的人,没有规律运动,未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科学运动,而是突然高强度运动,就会使心脏负荷随着增大,很容易就超过身体能承受的极限,随之诱发猝死。
运动前中后注意事项一般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由于运动项目、强度、时间、人体耐受程度不同,每个人的运动心率有显著差异,因此专家们划定了一条运动时最大心率的“警戒线”:
一般成年人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如果超过则可能发生心血管异常。
那么,如何控制运动前后的心率水平?
☆ 运动前:热身阶段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相当于小强度运动,适合做些简单的活动热身:
以慢跑和散步为主,持续10~20分钟左右,心率从最大心率的55%逐渐增加到60%,以刺激心肺,让身体意识到运动已开始。
☆ 运动中:有氧运动+适当无氧运动,以整体感觉舒适为宜,心率从最大心率的60%~65%逐渐增加到70%~80%,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如果进行高强度运动,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但这种心率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尤其是有基础病人群,一旦达到最大心率水平,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即放慢速度、降低节奏。
☆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运动,要慢慢降低运动强度,可采用慢走5~15分钟的方式进行。
此时,由于心率是从较高水平下降,身体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运动结束后心率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到安静水平。
为实时了解心率情况,运动时不妨佩戴常见的心率监测设备,如运动手表、运动手环等,以把握运动强度;
也可通过自我感觉衡量运动强度,例如中等运动强度的主观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但仍可较轻松地讲话。
出现这几个情况,尽量不运动
不适合运动的情况
☆ 生病等恢复后再运动:感冒发烧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 有基础疾病要评估运动风险:有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肾病、年龄较大、家族史、吸烟、运动不足、肥胖等问题的,都属于高危人群。
初始运动、有新发症状或想提升运动强度时,建议先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和运动风险评估。
☆ 熬夜、喝酒后、过度疲劳后避免运动:熬夜、酒精、过度疲劳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同时,酒后运动还会影响酒精的代谢,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让心血管的负担增加。
☆ 长期不运动要循序渐进地运动:一个缺乏锻炼的人马上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性猝死的概率会很高多倍。不管做任何的运动,都要循序渐进,同时,在运动前做好相应的热身运动。
☆ 出现不适要立马停止运动:一旦出现明显的气喘、胸闷、胸痛,要立刻减缓运动或暂时退出运动。
出现猝死情况做法提示
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首先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如果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刻向路人呼救,请求帮忙拨打120,并根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指令进行除颤。
如没有相关设备,则需要自行采取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现场急救应坚持到120或急救人员到来。
来源:最紧要健康GRT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