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消失的孩子》编剧秦海燕:画蓝图的人

中青在线  2022-09-27 06:23:22
分享到:

入行二十年,编剧秦海燕的创作多为电影作品,《万里归途》《找到你》《刺杀小说家》《结果》《新娘》等电影,也在国内外电影节展上多次入围和获奖。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消失的孩子》,虽然是她职业生涯中比较少见的电视剧作品,但依然贯彻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该剧改编自贝客邦的小说《海葵》,以一个孩子的离奇失踪,将三个不同的案件用巧妙的方式编织到一起,在最终揭开罪案谜底时,也揭开了几个家庭的不幸根源。出品方之一的华谊兄弟影业,之前便与秦海燕合作过电影《找到你》,秦海燕笑说,“一样是现实主义题材,都嫁接了悬疑元素,都是‘找孩子’的故事主线,可能就想到我了。”

经常收到很多小说改编的影视项目,秦海燕自述近几年接改编会非常谨慎,但看到《海葵》这个小说,她是一口气看完,觉得内容非常吸引人,毫不犹豫接下项目。不同于过去很多改编作品“平地起高楼”式的大量颠覆性改编,对于《海葵》,秦海燕自认,因为对好内容的尊重,她和团队“放下了创作者的骄傲”,对于原作故事的保留程度相当高。秦海燕认为原著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孩子失踪案”“藏尸案”“性侵案”的三线并行。三条线起初看似互不相连,但在故事后半程,三条线汇集到找孩子的主线上。从一开始拿到这个小说,秦海燕就坚持一定要保留这个三线的叙事方式。“但坦白讲在这个改编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也是坚持这个方法,去跟既往单一叙事的创作经验进行‘battle’。”秦海燕说。

多线叙事的难度,一是增加了观众进入故事和集中注意力的门槛;二是容易让几条故事线过于分散。秦海燕清晰地知道,如果采取三线并行的叙事,必须采取一些方法来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坦白讲,原著不是一个强调强情节强推理过程的悬疑内容,那我们就要用三条故事线上的人物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让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兴趣,可能会原谅在三条线之间的频繁切换。另外就是用视听化的方式,将三条线做一些勾连。”秦海燕举例,剧中杨莫的小狗被父母强制扔掉,狗离家后被林楚萍的车撞了,袁午发现小狗后埋葬了小狗。“像这样以一个意外事件将三条线勾连的尝试,我们其实做了很多。”

在创作中,秦海燕带领团队做了一个表格,先把杨莫失踪的冬至当天,拆分成以分钟为单位的情节点,然后把冬至前几天,林楚萍找性侵凶手、袁午父亲死亡这两条线也进行详细梳理,“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有哪些情节点也做成Excel表格,再在三条线上看情节点有哪些能搭上的可能性。”秦海燕回忆,整理好的表格打印出来,几乎在她工作室两三米的长桌上铺满了。“一些大家以为特别微小的情节点都是这样按逻辑推导一点点勾上的,可能看上去不重要,其实只要动一个情节点,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创新总是存在风险,不仅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行业内也会对缺少成功先例的“创新”持怀疑态度。三线并行、每集以不同人物视角切入故事,这些想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是没有被推翻过,但让秦海燕开心的是,到了剪辑阶段,剪辑师最终采用了她最初选择的叙事方式,“证明了我们一开始对于内容的判断还是比较可取的。”

去年,秦海燕也自编自导了新片《我经过风暴》,第一次当完导演,体会了执行的艰辛,但还是认为编剧有一种纯粹的,只和创作内容本身发生关联的快乐。她认为,编剧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心理治疗”方式,“不管生活中遭遇什么,你能通过创作,更好的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这是对我很大的帮助,还挺感激这份职业的。”

责编:邬吾 /编审:赵延琦 /监制:文英

责任编辑 邬祥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