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促进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明确提出了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流程。
划重点
● 初筛在1岁以内就要开始,分别在3、6、8、12月龄时。
● 强调每周干预时长,不小于20小时。
● 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越好。
● 干预康复的基本原则:①早期干预 ②个体化干预 ③科学循证 ④长程高强度 ⑤基层为主 ⑥家庭参与
初筛在1岁以内就要开始
《通知》要求,初筛在1岁内就要开始,分别在3、6、8、12月龄进行;1至3岁幼儿在14、24、30、36月龄进行,学龄前儿童分别于4、5、6岁进行。
筛查工具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结合家长询问,了解儿童是否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
例如,无法用语言表达、无目光对视、重复刻板行为,或以前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前有目光对视,现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无目光对视等。
初筛异常:●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存在一条及以上阳性。●任何年龄段儿童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
复筛异常:● 询问或观察发现有语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等一项或多项异常。●孤独症筛查量表提示存在孤独症风险、可疑孤独症症状● “儿心量表-II”等发育量表提示存在发育障碍或发育偏离。
不同年龄段应用不同量表
复筛《通知》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应用不同量表开展复筛。
18月龄以下儿童,应用“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简称“儿心量表一II”)复筛。从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测评儿童发育水平。评估总分低于70分,提示存在发育障碍。
18~24月龄儿童,应用“修订版孤独症筛查量表(M -CHAT)”复筛。量表中共23个项目,每个项目2级评分。若核心项目2、7、9、13、14、15中有两项或以上不通过,为筛查不通过,提升存在孤独症风险。
24月龄及以上儿童,应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复筛。评估总分大于等于53分为未通过,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症状。
所有18月龄及以上儿童,同时应用“儿心量表一II”等发育量表开展复筛。应用“儿心量表一II”复筛,评估总分低于70 分,提示存在发育障碍;评估总分在80以上,但语言、适应能力、社会行为等任何一个能区单项得分低于70分,提示存在发育偏离,评估总分为70~79分者,家长应在3个月内采用相同方法为儿童进行复查。
儿童孤独症干预越早越好
目前孤独症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通知》中提出实施干预康复训练的几项基本原则。
(1)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实施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应立即干预,针对初筛、复筛阶段符合转诊条件的儿童均应及时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和干预。
(2)个体化干预。孤独症儿童发育水平各不相同,应测评患儿社交、语言、认知、适应能力等各个能区发育水平,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教育干预计划。
(3)科学循证。目前孤独症干预方法很多,应选择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科学有效方法。
(4)长程高强度。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长期干预,干预时长一般需要持续数年甚至更长。同时,必须保证每天有足够有效干预时间,每周干预时间应在20小时以上。
(5)基层为主。积极推进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家庭积极参与的干预康复模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就近就便干预。同时,发挥地市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骨干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
(6)家庭参与。鼓励家庭和家长积极参与干预,对家庭和家长进行全方位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在干预中的参与程度。
干预康复场所、干预步骤
在干预前,需要对孤独症开展评估,制定方案(包括干预目标、干预方案、干预方法等),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和每日训练计划,每3-6个月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定,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01、开展评估
在干预前应采用规范的发育和行为等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各种能力发展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02、制定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干预目标,制定干预方案,选择干预方法,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沟通行为的出现和发展,改善孤独症儿童严重情绪障碍,矫正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培养良好适应性行为,促进语言、交往、认知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03、实施干预
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和每日训练计划;干预训练应以儿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应用行为分析技术和自然发展行为干预。
04、效果评定
每3-6 个月对核心症状改善、能力发展等进行评定,了解改善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及时调整目标、方案和方法。
干预康复场所
《通知》指出,干预康复过程中可根据孤独症儿童年龄、病情轻重、能力水平以及家庭状态等,选择适宜的干预康复场所和方法。
1岁半以内的儿童,可以在专业医疗机构指导下以家庭干预为主,帮助家长主动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学习和提高康复训练技术。
1岁半至 3 岁儿童,可以选择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进行家庭干预。3岁以后儿童,病情相对轻、具备一定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的可在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同时结合专业机构训练;病情较重、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弱的可在专业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或有资质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鼓励家庭参与。
警惕其他疾病
《通知》提到了6个需要关注的疾病,言语和语言发展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童年社交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精神分裂症,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常伴随一些共患病,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癫痫等。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