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共同缔造 强县工程|端稳湖北饭碗 旱灾之年不减产

  2022-09-23 21:46:11
分享到:


端稳湖北饭碗 旱灾之年不减产

眼下,湖北秋收开镰已有一周时间,水稻收割已经超过四成、玉米收割七成,整体收成好于预期,各粮食主产区正朝着秋粮400亿斤的产量全力冲刺。

中稻占据了湖北全年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中稻安则粮仓满。在主产区荆门,370万亩中稻已经收割四成以上。

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上泉村村民 王化林:“最高的时候,可以搞到(每亩)1100(斤),今年种的这个是新品种,单产一亩田增加200多斤。”

良种,是湖北稳产的第一层底气。王化林说的新品种,是湖北本土研发的杂交水稻“华夏香丝”,不仅产量高,还具有抗病、抗倒、抗高温的特性,成功扛住了今年夏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在荆门漳河镇的“一袋米”工程示范田内,像“华夏香丝”这样抗旱节水的品种还有20多个,今年,这些水稻新品将在荆门全面推广, 确保来年增产增收。

荆门市漳河新区漳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陈全智:“这些抗旱品种,它的生育期只有115天,它的生育期短,节水起码要少(150万立方米),对我们粮食增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秋粮稳产的第二层底气,源自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6月,湖北已建成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襄阳襄州的古驿镇下涂村,连片的金黄色玉米地里机器轰鸣。作为今年受损最严重的旱地作物之一,这里的玉米却是一派丰收景象。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下涂村村民 涂清勇:“目前来说一亩地(收成)就是1200斤左右,干旱的时间,不通灌的时候,一亩地(产量)就是两三百斤。”

今年,襄阳市襄州区投资2.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98万亩,加上前期建设的共计46.91万亩,对用电、灌溉、排水以及机耕作业道路进行了全面布局,为秋粮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襄阳市襄州区金太阳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马理:“高标准农田的灌溉设施,使我们合作社1000多亩的花生和玉米长势良好。”

襄阳市襄州区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柏道忠:“重点在水利建设上下功夫,确保大面积的耕地,旱能抗、涝能排。”

秋粮稳产的第三层底气,在于持续开展的抗旱硬举措。在荆州江陵秦市乡,种粮大户金庭虎已经结束第一轮秋收,而在他的晚稻田里,抽水泵仍在轰鸣作业。

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乡水稻种植户 金庭虎:“今年种了380亩田的中稻,产量在1400(斤)到1600(斤)之间,价格也还卖得很好。”

好收成来得并不容易。今年夏天,荆州市投入抗旱资金2.39亿元,灌溉农田面积672.77万亩次,将受灾面积减少了101.04万亩。当下,荆州一方面抢收秋粮310.67万亩,另一方面继续为晚稻灌溉保驾护航。

荆州市江陵县秦市乡政府三级主任科员 范廉文:“在没有水源的条件下,鼓励农户开挖机井,政府给予的补贴百分之五十,同时主动为农户联系打井的专业队伍。”

目前,全省仍有1800多万亩中稻正在有序收割中,预计将在十月中旬收割完毕。


罗田县:村门口有了快递点

农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有农产品进城的需求,这些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撑。黄冈罗田县通过联合运营的方式,将原本不愿进村的快递,变成了全县农村全覆盖。

在黄冈罗田的这家食品工厂,20份特产雪花粑分装完成后,就可以在300米外的物流点寄出。

湖北芳野如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负责人 张清:“以前发货必须12点之前赶到镇上去发,我去镇上发货4公里,去村里差不多几百米,3点之前我都可以完成打包发货。”

村门口发货,顺便带回装着原材料的快递,这在过去只是奢望。之前,镇上大大小小的物流网点有8个,但由于农村地域广、单量小,都不愿意进村。

黄冈市罗田县精农物流科技公司负责人 康新明:“他们投资量会非常大,产出会非常低,一个村网点大概就要投入5000到8000块钱,我们罗田是394个行政村,前期建站的费用就会超过100万。”

去年,罗田县交通物流局提出,将这8家自营点全部搬进到同一个物流园,形成联合体,分摊农村网点建设成本,分片统一收发快递。5000平米的物流园建成了,有些生意好的经营者却不愿意加入。

黄冈市罗田县申通快递运营商 张美儒:“在我们本身收件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把自己收件的量平均分配给别家公司,我们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减少的。”

为了打消运营商的顾虑,园区设计了公开透明的快递发货平台;当地政府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奖励补助政策,还在村里的快递点上新增了很多服务功能。

黄冈市罗田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陈春峰:“镇级服务站建设每个站点我们补助5万,村级服务点每个站点我们补助5千,对下行件每单补助3毛钱,对农产品的上行件每单补助8毛钱,让他们整合的积极性发挥起来。”

黄冈市罗田县精农物流科技公司负责人 康新明:“除了保证了快递的收发以外,我们还增进了传统批发业务,以及缴费充值、代购代买的业务,每项业务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润,快递运营商作为精农(物流科技公司)的股东,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收益。”

现在,8家快递网点已经全部进入到物流园,每天几万票快递,实现集中分拨、统一配送。

黄冈市罗田县精农物流科技公司负责人 康新明:“我们从后台数据上能看到快递的入件量和发件量有明显地提升,大概每个月能提升3%到5%左右,整个快递进村的量,从原有的25%提高到50%。”

初步探索成功后,上个月,当地又建成了冷链物流产业园,依托这一物流体系帮助更多农产品进城。

黄冈市罗田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陈春峰:“下一步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还有我们的溯源系统、品控系统等等,打造成大别山农产品的集散地。”


织密织牢幸福“网”

眼下,湖北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是“共同缔造”的重要目标。那么,纵向如何到底?横向哪里是边?自2019年起,红安、麻城作为住建部“共同缔造”试点,开始了探索。

傍晚,夏日的余热逐渐褪去。村口的小卖部,也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的时候。

迎来送往间,小卖部老板郑家迎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时间退回到2019年,他可不是这样。

黄冈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 郑家迎:“给他脸色看呐什么的,不好的脸色肯定有,每一次上门,不管你怎么样气他,他都是笑着来,不管你怎么讲他狠话,他们都是笑着面对,不焦不气的。”

郑家迎给脸色看的是村干部。2019年,村民们商议,将村口荒废多年、臭味熏天的护城河塘重新修整。塘边违建的69处旱厕、猪圈、牛棚都拆了,郑家迎却守着父亲经营半生的小卖部,说什么也不舍得拆。老党员郑定平带上小板凳,一次又一次上门,和郑家迎谈心。郑定平是村里拆除旱厕和猪圈的第一户,这些,郑家迎其实早就看在眼里。

黄冈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 郑家迎:“人心都比人心,(还有党员)主动把院墙往后面挪了一米多,我家也肯定得拆。”

黄冈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 郑定平:“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我们主动(拆)以后,他们就马上把东西该推的推,全部都是自己拆。”

以党建引领,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根据麻城市统一部署,2019年,古城村开始探索将基层党组织向下延伸,联系群众,一户不落。郑家迎正是郑定平的“联系户”。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狄金华:“它本质上是我们长期以来所讲的党的群众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同时进行有效动员,这样就使得我们很多的工作能够推进下来。”

打造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不仅让每一位群众有了组织依靠,也畅通了资源、服务、平台的下沉渠道。

一大早,麻城城西社区汪家院百米长的巷子里就热闹起来,在这个典型的城中村中,17条小巷纵横加错。下水道该怎么改?社区干部和居民一起想主意。改造资金从哪来?当天下午,麻城市委组织部、市应急管理局、市医保局等九个市政部门的一把手来到社区,一起拿方案。

基层组织能力有限、缺少资源、统筹乏力,是共同缔造的工作“痛点”。2020年,麻城在17个城市社区成立大党委,由17名市级领导担任第一书记,调动手上有政策、有项目、有资金的市直单位,“接单”领任务,变过去“批发式的实事项目”为“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

黄冈麻城市委书记 汪国兵:“每个‘大党委’都建立了3张清单,根据社区治理的‘需求清单’,综合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提供的‘资源清单’,梳理形成了共同缔造的‘项目清单’,有效提高了资源整合能力,为共同缔造凝聚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而在红安,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点已实现全覆盖,271个事项下沉乡(镇),60个事项实现村、社区“一窗通办”。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织密织牢了共同缔造的结构网,每个人都能在这张“幸福网”上找到自己的坐标。晚饭后,红安七里坪镇典明村的小广场,聚集了不少村民。

由34位村民组织起来的“美丽乡村协会”,在这场会议上“唱主角”。这是村里“四会一队”之一。这些村民自治组织,根据村里需求成立,由200多位村民自发参与,成为村里大小事的“主理人”。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典明村书记 陈丹:“以前处理事情是村干部和村民商量,现在演变为村民与村民商量事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狄金华:“这也是在探索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内涵,民众对于自己社区的认同感都增强了,然后他对于村干部的认同度也都增加了村干部在村庄中间的执行力、动员力,都大大得到提升。”

长江评论:读懂共同缔造之“缔”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此为“缔”。缔,是“赋能”的过程。以党建为引领,党员能人“打头阵”,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让曾经力不从心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曾经需要四处奔走的事,解决在群众身边。缔,是“覆盖”的过程。有资源出资源、有经验出经验,懂管理的搞管理、会经营的做经营,每个党员、干部、群众都能在这张“网”上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幸福生活,大家一起来创造。缔,更是一种团结、凝聚的过程。入户走访访出心声、村塆夜话话出智慧、屋场院子会汇出办法,不要“你和我”的客气,而要“我们”一起的“合力”;不要“干部干群众看”,而要“大家的事大家办”。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群众之间的关系,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牢不可破。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谢珍

主编:梁蕊 杜瑞雪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胡禹 艾思航 李琨 张项青 吴彤 祝如月 向昊 尹华正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谢宝莹 徐欲然(实习生)

责任编辑 谢宝莹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