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古镇:黄陵一日逍遥客
在史迹众多的武汉西南
有一座“慢时光”的古镇
黄陵
黄陵古镇
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街
北临黄陵大道
南临东荆河
西临黄陵矶大道
东临京港澳高速
有轨电车通达
区位优势明显
古镇占地总面积约3600亩
陆域面积2400亩
水域面积1200亩
拥有独特的湖湾小岛和鱼骨状肌理
相传南宋光宗赵惇之李皇后葬于御庙嘴,故称河边矶石为皇陵矶,后因附近土壤呈黄色改为黄陵矶。据黄陵镇志载,黄陵矶建镇已800余年,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
公元前16世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第一次战例,即汤伐夏的“鸣条之战”遗址就在今黄陵镇境内。现在的黄陵镇平街村,为春秋时卫的阜邑,称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诸侯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而得名。
以黄陵为中心的三公里范围内的沌水流域,留有许多古老优美的传说和历史遗存,如东汉徐孺子读书处遗迹、诸葛城、宋代窑址、窑嘴窑址、设法山、元代本无和尚塔、明代古墓等等,其中诸葛城属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
古今黄陵都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闻名遐迩。黄陵矶周边分布着许多湖泊,从航拍图看如同龟背竹叶脉的一弯弯港汊,分布在正街两旁,每个分汊都是良港。
内河水流平缓,能方便船家在此泊岸,在古代,四方商贾的货物在此集散,从而较早形成集市,自明代起就比较繁荣,清末民初已成“烟火千家,市缠百万”之镇。
也有人说,黄陵矶像一条正欲腾飞的龙。街头就是龙的头部,整条正街就是龙的躯干;正街两旁的小街小巷就是龙爪,小街就是龙的尾部。街道原为红沙石路面,清雍正乾隆年间改为麻石路面,上世纪70年代重修成了柏油路面,被撬起来的麻石块,有些被用于防浪堤坡上,慢慢也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现如今,古镇的道路都换成了两车道的宽敞道路,更方便出行。
用床单做成的防晒檐,下面挂两个小瓶子防止吹落,风轻轻拂过,瓶子悠悠地晃动。一只晃悠悠的老藤椅,一把旧旧的蒲扇,一床斑驳的竹席,仿佛看见自己儿时在外婆家,吃着从井里刚捞出的“冰镇”西瓜,恣意玩耍,累了往竹席上一躺,然后被外婆手中一摇一摇的的蒲扇送入梦乡。
沿着古镇的各条小街
可以慢慢领略沿岸时代遗痕
体味上世纪的风韵
感受沧海桑田
正街的尽头有一座上世纪的砖厂
数座宽大的厂房
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无言地诉说着以前的辉煌
听着木心的《从前慢》
心都仿佛被慢慢的日色熨帖
镇的周围被无浪湖、中山湖、刘有湖、东荆河、状元湖等水系环拥着,随意走到一处,都能为静谧的湖水吸引。水草在湖底招摇,柔柔的;日头在湖面闪耀,缓缓的;湖边散落的房屋偶尔有炊烟升起,袅袅的。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黄陵大力发展陆路交通,形成“三横两纵”的交通路网,同时招商引资,振兴经济。2006年,武汉经开区托管军山街之后,军山街以天然生态山水资源优势为特色,由原来以农业为主、适当发展工业的发展格局转变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千年古镇正在“蝶变”。
如今的黄陵古镇
被定位为武汉经开区旅游集散中心
通过集镇改造、产业导入
发展文化休闲体验等相关产业
打造成“文旅商创”特色小镇
利用自然天成的
山丘、湖泊、水系、古镇
打造更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边际
紧张的工作节奏之外
慢下来,静下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