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理念中,发烧吃抗生素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曾几何时,被老百姓叫做“消炎药”的抗生素几乎是家家户户贮药箱中的必备品。直到现在,也经常听到不少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又发烧了,赶紧吃点消炎药,烧退的快些”。
“消炎药”真的是万能的吗?
科学的讲“消炎药”不可能是万能的。事实上,抗生素不仅不是“万能的”,而且滥用甚至会有很大的风险。
什么是炎症?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其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不等。炎症可以是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由病原体引起的非感染炎症。一般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但有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疾病就是对人体自身组织攻击产生的炎症等等。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有炎症就要使用抗生素消炎,这种想法肯定是不对的。
消炎药≠抗生素
消炎药是用来对抗炎症,既医学上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不能根除致炎因子,但能够缓解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如阿司匹林以及一些中成药。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细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处方药,在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无论是感冒、发烧、伤口破损等,抗生素都不能作为常备药自行选用。
抗生素使用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感冒发烧了,就要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然而大部分感冒早期是病毒性感染,由细菌导致的不足10%;不过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本来只是单纯的病毒性感冒,因吹风着凉后出现流脓鼻涕、高烧不退、咳浓痰的症状,则提示混合细菌感染了,这时就应该到医院去看医生,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误区二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性反应,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不仅没有用,而且对机体还有一定的损害。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误区三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
抗生素的使用有明确的原则: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解决问题的决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没有明确具体致病微生物的种类的情况下最好经验性的使用窄谱的、单一的抗生素;否则容易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
误区四
抗生素越贵越好,
新研发的比老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根据病因、病人个体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坚持个体化给药。单纯从抗生素价格来看,贵的抗生素并不一定比便宜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好,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比如亚胺培南)和三代头孢相比,具有高度稳定、抗菌谱更广,但价格昂贵、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新研发的抗生素制做工艺先进,杂质含量少,产生的副作用相对小,但是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认识。
误区五
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治疗有一定的周期,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没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够,其次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抗生素的疗效。频繁更换抗生素,会造成用药混乱,很容易使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对患者的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伤害。
误区六
一旦有效就停药
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出了三条用药原则:只有当医生给你开了处方,才服用抗生素;即使病情好转,也要服用完一整个疗程,不要用剩余的抗生素或把它给别人。
误区七
抗生素的副作用强
许多病人为了减少副作用,常常会自行减药量或提早停药。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最好是“一刀毙命”,因为只有当抗生素在机体内达到相应浓度时才能起到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温柔一刀”会给细菌重新生殖分裂的机会,不仅致使患者病情反复需要重新用药,甚至可能还需要服用更强的药。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人为的造就出耐药性超强的“超级细菌”。
郑重提醒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谨遵医嘱,不得擅自更改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请先咨询,后使用
抗生素不是万灵药,请一定按照医务人员的建议使用。
来源:健康湖北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