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长江评论·本周 | 体会“共同缔造”的智慧

2022-09-11 19:12:41 
分享到:

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正在湖北展开。本周,我们看到许多生动的“共同缔造”的实践故事,大家可能记住最多的几句话是,“不要干部干群众看”“把你和我变成我们”“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的意义被反复强调。那么,怎么实现“共同”,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我想给大家剖析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叫做“图钉按出来的图”。

2017年,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成为住建部首批共同缔造乡村治理试点,这个村子拆什么、建什么,放手让村民们自己说了算。一张村庄规划图,两种颜色图钉,红色赞成,蓝色反对,足足征求了两个月的意见。

这其中的智慧是,自己按下的图钉,代表了自己的态度,进而,天天都会关心我这颗图钉变成现实了没?有啥困难,我帮忙!有啥需要,我支持!这不,有人把自家祖传的砖头都搬来建亭子了……把投票权和决定权交给群众,从一开始就让群众觉得,这事儿与我有关,我要全程参与,内在的主人翁意识便被启蒙和激发。

第二个细节叫做“小手拉大手”。

房前屋后环境改造,一开始并不是所有村民都买账。怎么办?柏林寺村把各家各户的小朋友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特别的“裁判团”,每月进行一次“房前屋后环境评比”。

这其中的智慧是,孩子的评分不掺杂人情世故,人类天性中的竞争意识被激活,而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也发挥了巧妙作用。其实,被“激发”的群众不止于孩子,激发妇女群体心灵手巧的特征搞起网红经济,激发老年群体共享养老的热情搞起幸福食堂,这些都是结合不同群体的独特性,尽可能大范围地团结起群众,共同办好大家的事。

这些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群众工作方法,其实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群众工作理念。做好群众工作,最难的,就是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两个细节,看似两种方法,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按图钉的方式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是为了找到规划方案中的“最大公约数”,调动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娃娃感化妈妈、通过妈妈管住爸爸,通过爷爷奶奶的热情感化其他人,这从不同维度找到行为约束中的“最大公约数”,让最大多数群众认可规则、遵循规则。当群众的认同感越来越高,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就会越来越顺畅,如此,才能实现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解清)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