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新红合作社:变低洼田为高产田 让“水袋子”成“钱袋子”
湖北垄上频道 2022-09-02 10:29:48
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是出了名的“水袋子”,内涝一直制约着村里的水稻种植产业发展。2015年,陈新红返乡成立了云梦县新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巧补短板,优化低洼地水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以种植优质香稻为主,“一水两用、一亩双收”的虾稻共作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如今,四千亩低洼地变身高产田,村民们也靠养虾种稻过上了好日子。

八月的伍湖村,是最美的时节。绿油油的千亩高标准稻虾田里,处处生机勃勃。“今年田里虾子肥,水稻壮,丰收在望,年底能分红20万元。”村民任运周指着自家200亩稻虾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伍湖村位于云梦县沙河乡,是当地出了名的“水袋子”。伍湖村党支部书记陈庆阳介绍说,以前低湖田有水排不出,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2015年,伍湖村迎来了转机。能人陈新红返乡创业,成立了云梦县新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专门从事优质水稻种植。
排水难、风险大、收益低,这是低洼地种水稻的痛点。对此,合作社理事长陈新红不惜高价从潜江聘请技术员,带领社员四处调查学习,反复做试验,最终结合潜江“稻虾共作”模式,采取了巧补短板,提升田内水位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难题。
陈新红(右一)
陈新红:种稻养虾都需要水,我们多次实验后发现,雨季时稻田最高淹水是60公分,因此我们提升田埂做到一米高。而养虾需要50-60公分水位,正好符合种稻养虾的模式。这样既解决地理缺陷,又高产高效,稻田一年四季都在使用,没有荒废时间。



责任编辑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