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已进入倒计时,沉静了两个月的校园重新有了声响。听,桌椅搬动的声音,洗洗刷刷的声音,装饰墙贴的声音……没错,又有一大批家长“志愿者”在自家娃的教室里正忙碌着打扫卫生。
关于开学前家长究竟该不该到学校打扫卫生这事儿,其实争论久矣,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皆存。但无论网友如何热火朝天地讨论,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家委会的“组织”下继续“默默开学前进校搞卫生”。虽然这事儿于理于情都不该家长来代劳。
于理,孩子在学校上学,在教室里开展日常的各种活动,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理应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事。这几年,各方都在呼吁,千万别让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只是一句口号,就拿开学搞卫生这件事来说,让孩子亲身来参与不正是一个让口号落地的好契机吗?
不妨罗列一下,打扫一间教室大致有哪些活儿:擦洗桌椅、黑板、书架、门窗;扫地、拖地;摆放教学用具、卫生器材。似乎只有这些,一般情况下,有的学校可能有多个校区,孩子们在升了年级后需要转入不同的校区继续学习,但也不涉及搬动桌椅,最多就是将原班级使用的部分物品挪到新校区。这样的“挪动”,班主任就可以完成,或是请有车的家长帮个忙,也还说得过去。
至于其他活儿,孩子难道没有能力完成?未必了。
即便低年级孩子还无法独立劳动,确实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分担一些力气活,但扫地、擦桌椅、摆放物品等非重体力活,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完全可以胜任。至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整个教室卫生的打扫完全可以一肩挑。“劳”本就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大扫除也本就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内容之一,况且涉及大扫除的劳动项目几乎都在孩子们能操作的能力范畴之内,排除“凡事都有例外”这样的几率问题,基本上不会存在因大扫除而危及孩子生命的隐患,所以老师也好学校也罢,不需要过于担心安全问题。适当的放手和锻炼,只会让孩子受益,让孩子成长,让孩子不缺失每个年龄阶段该有的体验。
于情,正如有网友评论的:“打扫卫生要家长代劳,那上学、做作业要不要代劳?”这话说得确实有些偏激,不过也正说明了做任何事都不能只讲感情,不能因为家长心疼孩子、尊敬教师,就“大包大揽”。
再说了,上到教育部下到地方教育局,最近几年都不乏“杜绝家长作业”的三令五申,然而事实却是,小学生的许多视频作业只能依靠家长代劳。还有长久以来成立的班级家委会,本意是加强家校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交融,更好地护航孩子成长。可不知什么时候,却开始慢慢演变成“学校、老师做不了却必须要做的事,就以家委会之名来进行”,就比如开学打扫卫生这事儿。
诚然,家庭教育应该要配合学校教育,可绝不是学校的事儿就必须得家长事事参与。殊不知,有家长在接到搞卫生任务后,马上就联系家政公司请保洁阿姨进班级搞卫生。如此“层层代劳”,意义何在?既起不到言传身教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也浪费了一次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好机会。
马上开学了,劳动即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重回中小学生课表,家长们对此表示赞成却也有顾虑,担心劳动作业是否会形式化,是否真正能让孩子主动参与,是否最终又落到家长头上。尤其是“学做一道菜,为家人做一顿饭,用视频或小报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若是评价标准偏向于视频、小报做得精不精彩、美不美观,而忽略了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那又如何能够激发孩子劳动的热情,又如何能够鼓励家长配合学校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劳动实践?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秀,而是潜心育人、良性引导、静待花开。就拿搞卫生这事儿来说,让孩子来吧,相信他们可以的。
(来源:求智巷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