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湖北武汉段、宜昌段:“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频频出现
“我们亲眼见证江豚逐浪,见证江豚回归江城,真的很幸运!”19日,生态环保志愿者徐建利向记者回忆今年4月22日,他和同伴们在新洲区双柳街道挖沟村附近的长江边,拍摄到的温馨一幕:在距离岸边不足20米处,约有6头以上的江豚在逐浪戏水,持续约一刻钟。今年以来,他和团队成员数十次前往长江边,持续观察江豚,保护它们的生境。
60岁的渔政巡护员王明武也有同样的体会。做了40多年的渔民,2020年7月1日,他和伙伴们“拖船上岸”,从捕鱼人变成了护渔人。他多次发现江豚在长江金口附近觅食、嬉戏,尤其是今年3月23日,他亲眼见到几头江豚逐浪的壮观场景,也更乐于守护江豚和其他长江物种的“家园”。
8月10日,武汉生态志愿者徐建利和团队成员,仔细观察江面情况,希望与江豚再来一次美丽邂逅。 徐建利供图
长江江豚被称为“微笑天使”,是反映长江生态的“旗舰物种”。曾经,人们以为它已从长江“消失”。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然后,人们蓦然发现,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段、宜昌段,“江豚逐浪”的生动景象频频出现。
公开报道显示,近2年来,它们在长江武汉段出现的频次超过180头次。
对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说明,长江江豚的自然种群正在恢复性增长,长江大保护的作用正在凸显。
2020年,武汉市印发《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联合科研、公益机构,开展“江豚回归江城”工程。5月22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与中科院水生所签约共建“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持续维护并改善长江江豚繁育环境条件。
2021年1月1日启动的长江“十年禁渔”,以及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实施,科研人员发现,不仅是江豚在回归,长江中的刀鲚、鳤鱼等消失多年的其他鱼类资源也在回归。江豚逐浪、鱼翔浅底,正在成为长江“新常态”。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黄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