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本周丨从“凉策”看“良策”
44.6℃!本周六,十堰竹山将自己保持56年的湖北省最高气温历史纪录打破。网友调侃:能超越竹山的,只有竹山自己。
面对罕见的持续高温,心态放平,有益健康,但战略和战术上万万不可轻视。高温灾害比你想象的要可怕得多。7月以来,气象部门连发几十张“红牌”警告,湖北约68%的县市区出现不同等级的干旱,6个县市区严重干旱,长江汉口站、汉江汉川站均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喊“渴”的地方不少。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场大仗硬仗。极端高温,烤验“凉策”。
“凉策”之“良”,在于应急有效。
这次,恩施龙凤镇5个村出现用水短缺,恩施出动10台送水车,每天不间断地为村民供水;一条5.8公里的加急输水管线,几天之内建成;不少城市夜晚少了一些灯火霓虹,因为不约而同关闭了无必要的景观照明亮化设施,最大限度保障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需求;明天,中国气象局从辽宁调拨的人工增雨飞机也来支援了,湖北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人工增雨作业……从地上到天上、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生活,这边旱起,那边水来,统筹调配,系统应战,这是一个成熟的社会运转系统应对“黑天鹅”的高效应急能力。
“凉策”之“良”,在于谋远有用。
鄂北枣阳是著名的产粮大县,也是出了名的“旱包子”,早在2015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便开始谋划动工,就是为了改善这个地方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今年夏天,这个“谋远”的工程首次启动抗旱输水,一个月时间向枣阳调水3000多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旱情。面对“高烧不退”和“久旱不雨”,我们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用分级分类、分时分地、精准管用的“凉策”为风险“降温”。
高温,是我们发展路上的又一次“颠簸”。我们经历了疫情的“颠簸”,也可能经历洪灾的“颠簸”、突发事件的“颠簸”,每一次“颠簸”来临时的应对,都是对社会运转系统的考验,对安全底线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我理解,科学决策讲的是“谋远”,创造性应对讲的是“应急”。不论是应对高温,还是应对疫情,抑或是应对经济问题,都需要平时多做精准管用的“良策”准备,战时才能拿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正所谓“决策时运筹帷幄,落实时如臂使指”,才能让发展的节奏不被打断,才能确保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常江 责任编辑 潘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