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 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2-08-04 18:53:38
分享到:

湖北沙洋59岁的刘阿姨体重高达260斤,又被查出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衰、肺部感染等11种疾病,挣扎在生死边缘。沙洋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联盟接力救治一周终于抢回生命。近日,康复出院的刘阿姨家人为武汉沙洋两地的救命恩人们分别送来感谢信。

基层首诊查出11种疾病

“感觉出不来气,像被卡住了脖子。”刘阿姨自幼患脑膜炎病史后遗留智力障碍,再加上体胖多病、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伴有气喘症状。6月4日她气喘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伴随全身浮肿,一度出现呼吸衰竭,被紧急送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沙洋医院抢救。

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后,紧急行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虽有缓解但呼吸并不顺畅,治疗效果欠佳,沙洋医院紧急联合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定患者所患疾病竟高达11种之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衰、呼吸性酸中毒、肺部感染、肺性脑病、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耐碳氢酶烯产气克雷伯菌感染。

患者体重较大,基础疾病众多,若抢救不及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受限于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沙洋医院紧急通过湖北省人民医院-沙洋医院医联体“上下联动”救治体系,邀请省城重症医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上下联动生命接力,昏迷6天后恢复意识

6月6日下午,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团队通过远程会诊,全面了解病情后,认为患者体重超重且本身有基础疾病,再加上血压控制不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情况,长期的低氧状态继而引发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疾病也接踵而至。

詹丽英教授的远程指导,建议沙洋同行进行相关检查排除肺栓塞可能,并给出降肺动脉压等相关治疗方案。但因缺乏病情评估的必要检查手段和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病情恢复缓慢难以脱离呼吸机,病情始终比较危急,2天后,沙洋医院果断将患者转诊到省人民医院接力救治。

重症医学科高文蔚副教授接诊后,查出患者肺动脉高压,于是予以一氧化氮吸入,药物降低肺动脉压。考虑到患者病情短时间不能拔管,于是经皮气管切开后调整呼吸支持力度,训练脱呼吸机-脱气切导管。

经过詹丽英、高文蔚教授团队的精心呵护及有效治疗,6月10日中午,昏迷6天刘阿姨逐渐恢复意识,后续成功脱机拔管。在武汉救治1周后,患者顺利进入康复阶段。考虑其体重过大,大病初愈后身体较为虚弱,经受2个半小时的路途奔波可能会引发二次危险,詹丽英教授决定亲自护送病人下转至沙洋医院,同时悉心指导沙洋医院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肺康复训练。6月17日病人身体恢复良好,可以下床自主行走,一周后康复出院。

专科联盟“结对子”,输血造血后“脱胎换骨”

省人民医院对外联络部部长沈岚介绍,沙洋医院“大变样”始于2015年,两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开展“结对子”帮扶。省人民医院委派副院长、护理总监等管理专家驻地帮扶,组建重症医学科等11个学科结为专科联盟或专家团队工作室、定期开展义诊手术、接收沙洋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到武汉进修学习等方式,推动当地医院诊疗能力全方位提升。

在专科联盟合作中,重症医学科詹丽英教授被聘任为沙洋医院学科业务主任,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方式,对沙洋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理论授课、查房指导、操作带教等。沙洋医院ICU改扩建期间,詹丽英教授亲临现场,对空间布局、院感防控、仪器配置、管理体系、专科运营、核心技术等全方位指导。升级改造后,沙洋医院重症医学科“脱胎换骨”,实力迅速增强。双方医院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智慧医学的作用,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双向转诊,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湖北省人民医院日积月累的不断输出“传技术、帮管理、带人才、扶学科”,极大提高了沙洋医院重症医学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诊治能力,也加强了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双方医院资源优势互补,建立完善了高效的转诊机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不断深入推行,急、慢、疑难、重症的分级诊疗体系正在有序搭建。


通讯员:宁亚飞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张伊灵


责任编辑 张伊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