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大学城:打造产学研用新高地
作为荆州“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布局,建设荆州大学城将会给荆州城市格局、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能否助力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荆州大学城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核心区5.2平方公里,主要通过整合现有高校、科研院所、公共设施等资源,打造具有“一核一轴三区多点”空间布局的高等教育、科创新区。荆州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武汉,有科研院所300多家、在校大学生近15万人,但多年来荆州教育大而不强,科教优势转换成发展优势难。这次大学城建设围绕“科教”“科研”核心,着力打造“长江中游高教新支点、江汉平原科创动力源。”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婷:“大学城是以科教和科技研发这两个为主导方向,其中科教方面集中了荆州的主要的大学,包括长江大学、中医高专,另外我们新建了一所暂定名是荆州科技学院,另外还有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学院,这样的话就形成了4+1+1的整个高教体系。”
荆州大学城在规划上探索“产城校”融合发展。通过科创走廊,将荆州大学城科创园、科创大厦、大学生创业中心、总部科创园等项目,与高教综合发展片区,包括长江大学科技港、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融入荆州整体空间,打破高校孤岛。通过新建交通道路,与荆李路产业发展区的先进装备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太湖港产业发展区的智慧健康产业园、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康养服务中心等连为一体,缩小时空距离,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产城校”一体化。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婷:“大学城建成以后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弥补了城市功能,第二个是提供了创新动力,第三个方面也是做到了产城融合,就是在城市建设之外,也安排了产业用地,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城市功能上,荆州大学城也将是城区“西进南优”的重要承载区,将建设以荆州科创办公、高教科研、文化创意为主的综合功能区,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特色副中心。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婷:“除了具备这些科创功能之外,它也弥补了城市,特别是荆州区这边一些缺少的城市功能,包括我们的大学城中央公园已经在建设过程中,正在建设的曲江路,还有正在建设的高层双子塔,可能以后会作为一个创新中心,作为一个地标存在,也弥补了荆州区比较缺少商务办公的这种用地性质。”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温少海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荆州融媒体记者站 何进 肖颖 荆州台 胡威虎 胡嫚嫚 徐欢欢
新媒体编审:苏逸冰
新媒体编辑: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