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稳定+信心=↑4.7%

云上咸宁  2022-07-24 11:19:19
分享到:

云上咸宁报道(记者 王庆明 通讯员 方聪)夏粮夏油双丰收、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稳步回升、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7月22日,咸宁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3.3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7%,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咸宁“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增”的势头进一步延续。

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去年每亩亩产只有一百多斤,今年好的有三百多斤。”5月底,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隽青家庭农场承包的800多亩油菜喜获丰收,农场负责人表示今年亩产较去年翻了一番。

在赤壁市黄盖湖镇益亩田农业蔬菜基地,辣椒、西红柿、茄子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累累果实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和社员们正在忙着将刚采摘的蔬菜装车,准备运往武汉。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一台台机械开足马力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该区农业农村局表示,咸安区组织了一千多台套机械参与机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3.8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5%。夏粮夏油实现双丰收。全市夏粮总产量3.89万吨,比上年增加0.03万吨,增长0.7%;油菜籽产量达16.9万吨,增长11.8%。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6月22日,咸宁高新区安利大健康智创园4条食品饮料生产线正式启动运行。在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模式下,4条生产线能产出100万支产品。

在嘉鱼县高铁岭镇湖北金盛兰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轧钢车间,工人们正在机器旁忙着生产。该公司拓展产业链条,追加投资36亿元,新建中兴拓湖北再生资源项目等5个项目,形成金盛兰“1+5”产业链,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超400亿元。

工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压舱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0%,与全省持平。在36个行业大类中,累计增长的有23个行业,累计行业增长面63.9%。分行业门类看,采掘业可比增长16.7%,制造业可比增长6.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可比增长15.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4%,重工业增长5.3%。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4月1日,总投资5.1亿元的普照国康药业项目正式签约通城,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4月22日,总投资50亿元的星光通山农机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通山县南林工业园,打造中国中部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高、产业链条最完整、配套功能最完善的现代一流农机产业园。

6月21日,总投资35亿元的产城融合数字产业应用示范项目正式落户嘉鱼,全部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为推动咸宁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488个,同比增长80.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5.7%,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0%、18.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6.1%。

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晚上8点,华灯初上,毗邻淦河的海德公馆香街夜市慢慢热闹起来,众多市民和游客相聚在此,逛夜市、品美食,感受咸宁城市烟火气。为促进市场消费,咸安区区商务局投入了将近60万元,对整个街区进行提档了升级。

“我们每天的人流量应该可以达到五、六百,营业额也差不多增长50%,每天营收能有个两、三万。”咸宁海德公馆香街夜市向阳饺子馆老板告诉记者。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08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名。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29.93亿元,增长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4.15亿元,增长3.1%。

市场主体增长较快

“非常快速高效地解决了我们反应的问题,增强了我们扎根本地的决心与信心。” 位于通山的湖北达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去年落户投产以来,随着公司外贸订单的大幅增加,员工也越来越多,大家吃住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难题。了解企业的诉求以后,通山县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用“管家式”服务赢得企业赞誉,实现企业安心发展、群众顺心就业的双赢。

在咸宁高新区的始峰悦府小区属新建小区,今年上半年小区门口新开了10余家门店。鲸选季便利店店长告诉记者,“政府鼓励我们开店,会给相应的贷款政策,比一般的利息都要低,这也是我为什么又开一家店的原因。”

市场主体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为了能激发更多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我市多次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现场听取企业家相关问题和诉求,商讨解决办法。

一系列助企纾困和支撑市场主体政策措施的出台,提振了市场发展的信心。数据显示,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33.94万户,同比增长24.9%。其中新发展户数5.94万户,增长160.7%。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37万户,增长181.0%。

(编辑 余梦婷 编审 张宇)

责任编辑 张奥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