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气象塔项目打破我国建筑业千百年传统 从设计到施工没用一张纸质图
建设中的武汉新气象塔项目。 (通讯员 杜宇 摄)
7月15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气象塔)“喜封金顶”,成为一座跨时代的建筑——其设计、施工打破了建筑业千百年来传统,没有用一张纸质图纸。
带来这一历史性变化的是国内首个建筑工程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成功应用。7月16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江苏苏州举行的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论坛上发布报告,称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是我国首个“全过程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建筑项目”(即:不用一张纸质图纸完成建筑设计、施工)。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2021年3月启动建设,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中核二二公司施工。气象塔塔高90.057米,塔身以“气旋”为设计灵感,采用双螺旋型,形成旋转婀娜的“华尔兹”。投用后,该项目将成为全国气象灾害监测网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由于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数据不互通,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低,施工单位仍以纸质图纸作为开工的凭证和指导。据测算,该气象塔项目如按传统方法设计、施工,需要制作图纸约1000张,总重量超过200公斤。
伴随数字时代来临,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开始探索数字化建造,包括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打造建筑结构“数字孪生体”。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与传统,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不同专业施工单位使用的BIM建模软件、数据标准各异,三维模型不能互通互认,设计方只能提供纸质图纸,由相关施工单位自行进行三维“翻模”。
“建筑完全可以像先进制造业一样,实现不用图纸的三维产品交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董事长李霆介绍,该院携手法国达索系统,将航天、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理念引入建筑业,2021年开始打造国内首个建筑工程PLM平台,并以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为试点,项目设计、施工方共享同一个三维模型,实现“一模到底、无图纸建造”。
“无图纸建造”的源头是设计“无纸化”。气象塔数字模型,是多专业设计师模拟施工流程,合力在电脑中一步一步“造”出来的。此间,系统还能选择出最优施工方案。放大该模型,只见建筑内部每一处钢结构、每一条电缆、每一盏灯泡都清晰可见。
施工过程更是颠覆性变化。气象塔各施工作业点上,张贴了许多二维码。施工班组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扫码后,就得到一个标注着构件参数、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信息的“数字孪生”三维模型,并以此指导工人施工。
中核二二公司气象塔项目技术经理刘定坤坦言,数字模型解决了很多二维图纸上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如施工中相关环节“撞车”,管线互相“冲突”等。据测算,使用PLM平台后可缩短工期10%、效益提升15%。
PLM系统还能精准测算建筑成本,让传统设计、施工过程中不透明的、可“议价”的部分大幅减少。
据悉,除该气象塔外,应用PLM技术的湖北省疾控中心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底竣工。
来源: 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