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警惕热射病:高温天气其实很危险!
温馨提示:
本文已开空调,可放心阅读!
步入7月中旬,
全国各地开启“炙烤”模式,
高温更是堪称天气圈“劳模”。
图片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不仅每天来得早走得晚,
白天兢兢业业冲击40℃,
晚上还恋恋不舍发挥余热,
多地维持30℃不掉线。
网友纷纷表示:
上个厕所汗流浃背,
电风扇都热成了电吹风,
唯有靠空调续命。
但是你知道吗?动辄超过 40 度的特高温,可不仅仅是难受这么简单,甚至有可能是一种致死性的伤害。
40 度左右的水,喝起来并不觉得很烫,但为什么 40 度的天气会让人这么难熬,甚至还会致命呢?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消耗体内的水分和盐分,你的身体会出现脱水,身体内部的体液、盐和血容量减少。如果此时不能及时补充水分,渐渐地,可能会出现热痉挛。再严重点,就是轻中度甚至重度中暑。
中暑就是热到头晕?没这么简单!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① 热痉挛属于热射病的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这种疼痛较为剧烈。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工作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② 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体温升高,但低于40℃。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快速发展成热射病。
③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甚至高达40℃。热射病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预防中暑,记住“三要三不要”
要多喝水
- 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
- 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
-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
要饮食清淡、充足休息
- 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
- 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在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 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
- 当室内温度高于35度,应考虑使用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不要饮用高糖、冰冻等饮料
- 含酒精或高糖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不宜饮用。
- 尽量避免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 对于一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
尽量不要高温时段外出
- 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分,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并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户外工作要注意排班调息。
- 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佩戴宽檐遮阳帽及太阳镜。
- 外出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仁丹、风油精等。
不要忽略身体状况
- 如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中暑症状,请这样做:
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 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
有三类人群,需要格外警惕高温天气
对于大多数能够躲在房间里吹空调的人来说,炎热的天气除了难受外,好像没有那么可怕。
但实际上,危险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
高危人群一:家里的爸妈、老人
很多老人,可能是舍不得,也可能是觉得空调对身体有害处,总是不喜欢开空调——实际上,老年人是极端高温天气下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脆弱人群。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官方微博
一方面,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多基础疾病,他们的身体内部的心血管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另外,老年人的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他们老年人患体温调节障碍的风险更大了。
「夏天多出汗才能身体好」「开空调多费电」「心静下来自然就凉快了」......
高温之下,这类观念真的要不得。
记得提醒家里的老人,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乘凉,多喝水,适当用用风扇空调吧。
高危人群二:家里的孩子
小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够完善,他们身体上的「空调」——皮肤汗腺功能相对不足,所以对外界环境及温度等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中暑或类似疾病。如果家里有孩子,在高温天气尽量别处于暴晒的地方,待在凉爽处。
高危人群三:室外工作者
以防疫人员为例,在动辄超过 40 度的高温天气中,他们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里面的温度可能超过 60 度。有数据显示,即便是在约 35℃ 的室温 ,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后,人体的体感温度将达到 64℃,更何况是超高温天气。
除了穿防护服的大白之外,还有在马路上穿梭的快递员、顶着烈日搬砖的建筑工人、时刻保持城市美丽的清洁工人……
高温之下,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体谅和关心户外工作者。
同时,也要注意乘凉、多喝水,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来源:丁香医生、广州卫健委、中国天气网、象山疾控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杜若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