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应观众强烈呼声,舞剧《只此青绿》出原声音乐黑胶唱片

2022-06-20 00:36:25 音乐周报
分享到:



作曲家吕亮(左一)在《只此青绿》录音中

文 | 纪晨

6月3日至6日,舞剧《只此青绿》在南京江苏大剧院连演4场。6月9日至12日,《只此青绿》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4天里上演5场。此后,该剧还将前往无锡、武汉、天津、杭州、成都、济南等16座城市与观众见面。《只此青绿》所到处皆一票难求,在全国各地掀起一阵“青绿”热潮。



《只此青绿》剧照 牛小北/摄

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舞剧后,对它的音乐也格外喜爱,纷纷留言希望听到完整的《只此青绿》音乐。担任《只此青绿》作曲的吕亮透露,目前《只此青绿》的黑胶唱片已经完成,近期就会与观众见面,“整张唱片就是从舞剧的开始到结束,是整部舞剧完整的音乐。”

通常而言,电影、电视剧受到喜爱而出版发行音乐唱片比较常见,而一部舞剧能够因为观众们的集体“敲碗”而出原声音乐的情况十分罕见。“感谢大家喜爱《只此青绿》的音乐。”回顾参与《只此青绿》的过程,吕亮感慨,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创作经历。

与“宋代音乐”的不解之缘



《只此青绿》剧照 牛小北/摄

随着观众对《只此青绿》音乐的关注,不少人发现原来《只此青绿》的作曲吕亮是《琅琊榜》《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伪装者》等众多热播电视剧的配乐者,“没想到这么多熟悉的影视作品都是吕老师创作的。”吕亮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观众喜欢《只此青绿》的音乐。“以前,一部话剧、音乐剧、歌剧上演,大家能记住的只有演员或导演,没有想到这次大家能够关注到作曲是谁。”

吕亮和“宋代音乐”颇有缘分。在创作《只此青绿》音乐之前,他担任作曲的电视剧《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故事背景都是宋朝。尤其电视剧《清平乐》,近二十首歌曲都是将宋词谱曲。但当吕亮受到舞剧《只此青绿》邀请时,他并没有觉得得心应手,反而觉得更难了。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音乐:孟可;吕亮 - 清平乐 电视剧原声带

“宋代的音乐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知道。虽然网络上也能够查到一些复原的宋朝音乐,但复原度究竟多少无从判断,而且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去听,并不觉得好听,就是单一旋律的反复。而《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让观众先入为主,认为那就是宋代音乐的样子。”吕亮觉得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圈。另外,舞剧音乐和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思路不同。吕亮介绍,“电视剧音乐更多是以片段式的形式出现在剧中,可以剪裁,重复性使用。但舞剧音乐是一个整体,从舞剧的开始到结束,音乐要围绕一个大主题展开,完全按照舞台剧本、故事发展的设定去创作音乐,音乐要更连贯、有逻辑、有情绪上的变化。舞剧没有台词,舞蹈演员的身体就是语言,因此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需要极高的匹配度。”

为了写好《只此青绿》的音乐,吕亮研读宋词,还看了很多纪录片,从中寻找灵感。“宋代文化繁荣,有很高的文化积淀。我想宋的音乐听起来应该是雅致又厚重的。”

反复“磨”出来的旋律



《只此青绿》剧照 牛小北/摄

吕亮首次与两位导演周莉亚、韩真当面沟通时,剧本和大纲已经完成,每一章节需要什么样的感觉也已明确,甚至核心的舞蹈动作已经设计出来了。导演们提出希望这部作品的音乐要有“宋的气质”,并且需要一个从始至终贯穿的、有联动性的音乐主题。更重要的是,不是“复刻”宋的音乐,而是要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听觉审美的音乐。

导演的要求越细致,对作曲家来说越困难。摆在吕亮面前的已不仅仅是“命题作文”,而是明确到每一部分、每个段落,甚至什么动作配合什么音乐的“详细清单”。相信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一定能够感受到,剧中音乐与舞蹈动作高度融合,这份吻合度就来源于整个团队的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传统的舞剧创作一般是作曲根据剧本创作音乐,然后再根据音乐设计舞蹈。而《只此青绿》的音乐和舞蹈,是按照在台上演出的时间顺序,音乐、舞蹈同步完成。“这样无论是导演、作曲、舞蹈演员,大家的情绪都是一点点推进的、累积的,情感上不容易错位,音乐听起来也不会割裂、跳脱。”吕亮介绍,“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导演先告诉我剧情、方向,这段在整部作品中所处的情绪,我用两三天的时间创作音乐。然后我带着音乐到排练厅,舞蹈团队根据音乐,现场把已经设计好的舞蹈动作放进音乐中,看两者的匹配度。”

吕亮坦言,每次自己带着新创作的音乐到排练厅,两者之间的匹配度都极低,基本上一段音乐都需要经过四五轮的修改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只此青绿》的创作并非一气呵成,而是经过了反复雕琢。”但越往后,《只此青绿》的音乐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吕亮越感到清晰,“整部作品时长100分钟,而我创作的体量大概是其三倍。”去年3月,他开始参与项目,直到8月基本完成所有的音乐工作,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只此青绿》的音乐创作中。

不违和的音乐“嫁接”



《只此青绿》剧照 牛小北/摄

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整部舞剧的音乐中,吕亮采用了交响乐托底、民族乐器在其之上游走的方式,让两者交织、包容,互相支撑又不突兀。而做到两者之间没有违和感的秘诀,在于吕亮使用了“嫁接”的手法。

“嫁接”很考验作曲家的功力。“需要花很多的心思去铺垫、融合,让不同的乐器自然地出现,自然地离开。”在旋律推进时,吕亮努力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整体上,如此便不易发觉哪个乐器是什么时候进入旋律中的,又是什么时候抽离出去的。



《只此青绿》剧照 牛小北/摄

同时,他根据不同场景、人物,搭配使用不同的乐器。如用竹笛表现田园风光,用箫尽展江湖情怀,充分利用不同乐器的音乐属性。剧中王希孟的部分多用竹笛和箫,青绿用古琴和古筝,其他人物有尺八和萧,也有琵琶、长笛、萧的结合。这也就是很多会乐器的观众在看过《只此青绿》后,尝试自己“复原”剧中音乐时,怎样演奏都觉得不太像的原因。“有的观众听出了琵琶或者古琴,但自己尝试着演奏,又总觉得味道不太对,因为很多旋律不是单独一件乐器演奏出来的。听起来是琵琶,但其实背后有长笛作为支撑;同样,古琴也有古筝在支撑。”

在今年央视春晚中演出的《只此青绿》片段,正是古琴与古筝融合的段落。“受发声机制的制约,古琴音色并没有那么强劲,但这段音乐需要有气势,又需要源源不绝的力量感。古琴的韵味更足,古筝的演奏速度更快。两种乐器叠加,既有古韵,又有力量感。”因此,吕亮就想到了让两种乐器结合的办法,“我们听到的‘古琴’旋律,除了古琴,还融合了三台古筝的支撑。”然而,如此高强度的“输出”,即便最好的古琴和古筝演奏家都承受不住。因此整段音乐是几小节、几小节地演奏,然后一点点拼凑起来的。这些音频的拼接,也出自吕亮之手。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选段)音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 2022壬寅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只此青绿》的导演周莉亚曾说:“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随着《只此青绿》在全国的巡演,作品还在进行微调。吕亮也觉得,越是经过不断演出,越能发现怎样能让它更好。“例如有的地方,场场演出到这里观众们都会自发地鼓掌,那就要在音乐上留出气口,也让观众的情绪能够表达出来,而不是一直憋着。每场演出,台上、台下,表演者的情绪和观众的观演感受,导演都会考虑进去,然后再进行调整,不断让这部作品越来越精致。”

音乐与作品的关联在增强

风起长林音乐:孟可;吕亮 -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 电视剧原声带配乐专辑

吕亮很感谢他的老师孟可,“孟老师带着我做《琅琊榜》《伪装者》的音乐,在他的带领下我才开始接触电视剧音乐创作。”现在,他们已经是正午阳光古装剧的专用作曲。吕亮提到,“孟老师很早就意识到,一部电视剧一定要有能够让观众记得住的音乐。这次《只此青绿》的创作,我也是带着这个观念:一定要有让观众一听就能想到这部舞剧的旋律。”

吕亮感到,如今音乐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正变得越来越强。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的配乐,就已标签化地成为这部纪录片的指代和象征。“以前出于节约制作成本的原因,大家都使用‘罐头音乐’。而现在无论是电视剧、电视节目,还是舞台表演,都更注重原创音乐了。”

来源:音乐周报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