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不舒服就是查不出原因,TA可能真不是“矫情”或者“作”
您是否见过身边有家人或朋友,经常说自己浑身不舒服,如颈肩腰腿痛、肢体麻木、头晕等,但到医院反复检查都是正常的,无法解释躯体上的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真不是“矫情”或“作”——TA可能是患上了“躯体形式障碍”这种检查不出来的病。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也属于一种功能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经常反复变化的、可涉及身体任何系统和器官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口干、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还可以有心慌、头晕、皮肤麻木、烧灼以及一些性方面的不适等。
其中许多症状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经过各种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不能接受医生的生物医学解释,常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和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病因是什么
01
心理因素
有研究发现,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异常神经质的特性。他们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负面生活事件,导致感觉阈降低,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加,而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即患者潜意识容易放大自己的躯体感觉和对疾病的负面认识,将其过度转化为有害和痛苦的感受。
02
生理因素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障碍,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03
社会文化因素
负面的生活事件、家庭环境及社会文化都可能成为发病的诱因,其可能被存储于意识范围以外,从而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
如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治疗目标是减少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检查及治疗,减少对生活、工作等的影响。
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治疗,聚焦于患者的歪曲认知、不现实的信念等,帮助减少患者躯体症状、降低躯体不适的频率,改善社会功能。
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可能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益;一些药物也会用于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合并的精神障碍,如最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往往会采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部分精神症状如失眠也会采用一些对症药物。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如何自我调节
除了积极接受上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外,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时向自己、家人及朋友倾诉。此外,患者要学会丰富生活,寻找兴趣爱好,主动创造积极情绪,获取生活乐趣,减轻对身体的关注。
最后,虽然查不出躯体疾病,但患者的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
因此,家属要理解及体谅患者的不适感,多倾听,少争辩,少说教。家人的支持是患者获取康复的重要力量!
来源: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