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冰与火之歌》| 车轮上的故事

2022-06-09 15:52:45 
分享到:

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冷链产品流通率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冠病毒能在低温环境下长期生存的能力,让冷链物流的防疫难度更高了。近日,湖北之声记者前往一家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了探访。

武汉山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位于东西湖区。上午九点半,记者在近30°的高温下,穿上了厚厚的棉服,带上了护耳帽,全副武装准备跟着库管员张志武一起进入到了冷库中卸货。刚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打得脸生疼,记者的眼镜上也因为巨大温差瞬间产生了雾气,尽管已经把自己包成了粽子,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要保证冷冻食品的品质,基本上我们这边都是-18度到-21度。”


(冷库内的温度只有-19℃)


呆了不到十分钟,记者就感觉手指变麻了开始不听使唤,只有赶紧走了出去,可刚离开冷库,一股燥热感又突然袭来,令人难以适应。而张志武明显习惯了这种环境,只见他熟练的开着叉车穿梭于门内门外,将一箱箱预制食品放入相应货架。

“我们肯定也会有感觉,尤其在夏天,刚进去的时候,前一个小时最难受,后面就慢慢适应了。但手一直很冷,因为戴手套不好搬东西,冻得疼。里面湿气也大,冷得难受了我们就出去走走休息个十来分钟。”





张志武今年42岁,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10多年了。每天,他需要无数次穿梭于极寒到极热的温度空间,棉袄、棉帽、棉手套成了工作的“标配”。“虽然累,但是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每份工作都要它自己的意义,总要有人做,我觉得挺好的。”

张志武说,每天他都要在冷库里待至少5个小时,早就习惯了。“我们的客户很多,有的在我们这放有一两百个品种,保存区域也很大,分拣的过程就会被拉长。我们还要经常对货物进行盘点,保证数量的准确率。”


 

(消杀后会贴码)

卸货工作结束后,记者又来到了冷库外的月台上,此时一辆冷链运输车正停在外面,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给里面的货物进行消杀。“这是武汉一家熟食企业的订单,要在我们这冷冻一批货物。”张志武介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他们的管理十分严格。“司机要测温、亮码才能开到卸货区来,我们对着订单信息清点完所有货物后,就第一时间进行消杀,每一箱都不落下。”

严把冷链食品安全关,要做的工作远不止于此。实际上,来这儿的每一辆货车、冷链车,从司机到货物,都需要由订单中心的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和核实相关信息后,才准许进入园区。


 

(肖振波在核对订单信息)


在办公室的订单中心,订单主管肖振波正在跟一位前来拉货的司机核对信息。

“这也是武汉市内的一家企业。一般这种情况,司机的核酸码、行程码我们都要先核实看一遍,然后再把对应的入库单据交给司机,让他们去某个仓库找相应的仓储人员。”

肖振波告诉记者,货物无论是进库还是出库,他们都是公司把好食品安全关的第一扇门。“尤其是进库,除了检查司机的相关信息,安排车辆的消杀工作,我们还会看货物是从哪里送过来的,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还会有相对应的措施,比如安排对货物抽样进行核酸检测等等。”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冷链物流中,风险最大的还是来自于进口商品。目前,湖北共有16家冷链企业有进口商品集中监管仓,山绿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东西湖区唯一的一家。肖振波说,为进口货物的安全把关,他们更加小心谨慎。

“病毒在低温情况下可以存活很长时间,我们对这块儿非常重视,查验力度很大,只要是进口的,我们就有一根弦紧绷了在,坚决不让带病毒的货物进库。”

肖振波介绍到,所有进口商家必须先在东西湖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前报备,在“鄂冷链”APP上进行预约,并且提前出示商品信息,包括货物的批次信息以及对应的三证一报告,即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证明、冷链食品消毒证明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这些关键信息经检查无误后,才能签订合同,缺一不可。

“除了线上核对一遍,我们还会把信息制成单据给到仓储那边,工作人员按照每个批次再比对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就暂停收货。整个过程司机跟我们无接触。他将车开到缓冲区,入库前商品还需对箱体进行六面消杀,并且贴上消毒码。然后通知第三方机构来对所有货物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为阴性,再存货。”

肖振波还表示,为了确保食品的绝对安全,专门负责进口冷链的两名工作人员也是住在库区,实施闭环管理,不能与外界有接触。而进口冷链食品如果想要在市面上流通,除了要再次进行全面消杀外,还必须附上“鄂冷链码”。大家如果想要购买进口商品,扫码就能得知它的相关信息。如果上面没有冷链码可以扫,建议大家谨慎购买。“包括进口食品的名称、分类、来源、生产厂家、批号及数量、流向、车辆、司机以及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

(记者 张益恒 通讯员 郑峰)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