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一般会在每年6月5日前后来临。从天文学的意义来讲,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这一天为芒种。
古人认为,芒种的标志性物候有三: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说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其种子已经成熟,夏季作物是时候开始播种了,是一个既包含播种、又含有收获的节气。
芒种的到来,标志仲夏将至。岭南地区,芒种前后“龙舟水”倾盆而下,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和温度显著升高。
芒种养生
芒种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湿热之气遍布人身所及之处,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养生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情志起居调节
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勤换衣衫勤洗澡,晚睡早起,午睡养心。气温持续升高,湿度增大,人的心脏负荷逐渐加重,心脏病患者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因此,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熬夜,避免过分紧张与劳累。
由于外部大环境变化,气温升高,血压也会出现一些波动,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意见及时调整用药量。小孩子则注意不要烈日当空,出去玩耍。
饮食调养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此外,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提醒大家食勿过咸、过甜。
益气生津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经期或产后期间,虽天气渐热,也忌食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它疾病。
养脾胃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天气时晴时雨,湿度大,易导致食欲不振。这时就可以吃一些养护脾胃的食物,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
药粥具有健脾益气,促进消化,消导积滞,行气开胃的功效。一般用于宿食不消、食积停滞,或因油腻肉积所致的胸腹饱胀、泻痢、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
芒种药膳
以下推荐几款适合芒种时节养生保健的药膳饮食疗方(注:糖尿病人群慎服):
薏苡百合荸荠煲
功效:健脾、养阴、清热。
材料: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荠250克。
做法:将薏苡仁、百合洗净,用温水发透荸荠,去皮洗净从中间切开,将荸荠、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45分钟。
荷叶茯苓粥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薏苡杏仁粥
功效:健脾祛湿补肝。
材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
绿豆银耳枸杞汤
功效:益气补血,消暑解毒,祛热利尿。提醒, 绿豆属于凉性,女性经期少吃。
材料:绿豆60克,银耳15克,枸杞10克,白糖1~2匙。
做法:绿豆洗净,泡水2~3小时备用,银耳洗净泡水1小时,捞出,再清洗一次,去除蒂头,以刀剁成泥备用。锅中倒入600毫升水,放入所有材料,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30~40分钟,最后加白糖即可。
山药米仁粥
材料:山药30克、薏苡仁(别名:米仁)3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山药、薏苡仁捣成粗渣,加水煮烂;粳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熬煮成粥后再加入烂熟的山药、薏苡仁,调匀后即可食用。
食法:早、晚皆可,可久服。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胃,渗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妇女白带增多等症。
禁忌: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不宜服用。
说明:薏苡仁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山药、薏苡仁均能补益脾肺,山药偏于黏腻,多服久服有发闷的感觉,薏苡仁偏于渗利,两药并用可以久服无弊,和粳米同煮为粥,能健脾益胃,渗湿止泻。
糯米花生粥
材料:花生仁50克、糯米100克、碎冰糖50克。
制作:糯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沥干;花生仁放入清水锅内煮至七八成熟;再加入糯米、碎冰糖一同煮粥,沸后先去浮沫杂质,待糯米、花生烂熟后即可食用。
食法:四季早晚皆可服用。
功效与主治:补益脾胃。主治虚劳不足、体瘦、自汗、燥咳、久咳、大便不通或泄泻不止。
禁忌:小儿及病后体弱酌减。
说明:糯米是稻谷中黏性最大的一种,浸泡时间短则难以消化。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功效补中益气,主治消渴溲多、便溏。
《本草纲目》载:“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泻痢,收小便,收自汗。”《本草经疏》云:“糯米,补脾胃,奋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可补脾胃,益肺气。糯米与花生、冰糖合煮,既能补脾胃强身,又可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
豌豆粥
材料:豌豆150克、面粉少许、白糖适量。
制作:沸水将洗净的豌豆煮烂,再将面粉加水调成均匀糊状倒入锅中,边倒边搅动,煮成稀粥,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食法:温热服食。
功效与主治:和中下气,利小便,生津下乳。主治胃气上逆之呃逆、消化不良、小便不通、口干、乳涨乳痈等症。
说明:豌豆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味甘、性平无毒。功效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主治霍乱转筋、脚气、痈肿。新鲜豌豆为老幼皆宜之品。■
来源:广东中医药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