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三化”破解“老大难” ——十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观察

云上十堰  2022-05-23 10:45:08
分享到: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兰璐 特约记者 叶相成 通讯员 吴昊 报道: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其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围绕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利用,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让“老大难”变成“香饽饽”。

政协委员 为秸秆利用建言献策

“秸秆用对了,可以变废为宝,能生产加工燃料、饲料、肥料,制作板材、工艺品……”4月9日,郧阳区政协召开“秸秆回收利用”专题调研协商会,与会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关乎区域大气环境和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为此,郧阳区政协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列入年度重点协商内容。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农业大区、秸秆产出大区,我们应有效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专题调研协商会现场,该区政协委员付林建议,采用“公司生产加工+村级合作社组织+经纪人划片定点收购+农户自主回收出售”的模式,下好大气污染防治、水质保护和企业增效、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一盘棋”。

如何培育农民“不愿烧”的主动性,提升“自主回收”的积极性?在该区政协委员魏春梅看来,应出台秸秆清理、农机购买奖补、贴息小额信贷、秸秆加工享受农业电价、配套拓宽机耕路项目等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在田间地头建设秸秆收集、储存、加工点。她建议,大力提倡秸秆还田,也可将秸秆作为食用菌生产基料;增加畜牧业利用秸秆总量;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秸秆板材业、秸秆产气发电业等生态环保型产业。

针对秸秆收、运、储等问题,鄢延春等区政协委员建议,以建立大型收储中心为突破口,打破乡镇区域边界,合理划片布局收储网点,降低收储物流成本,确保秸秆“应收尽收”。制定秸秆回收市场化、公平化、公开化制度或规则,统一收购政策、价格、标准,严厉打击恶意扰乱秸秆回收市场秩序行为,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创新方式 解决秸秆收储运难题

在秸秆回收利用方面,丹江口市已经有了成功经验。

“这一车苞谷秸秆,在回收中心能卖60元,我一天拉4车过来卖。一个夏粮收获季,能挣六七千块钱。”日前,在丹江口市蒿坪镇秸秆回收中心,一位“秸秆经纪人”高兴地算着收入账,“回收中心建成后,我们进村入户收购农作物秸秆,不仅解决了秸秆利用难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解决秸秆收、储、运难题,丹江口市生态能源服务中心探索出两种新模式。

一是“中心+农户”互利模式。蒿坪镇秸秆回收中心与农户签订秸秆回收与土地耕作协议,每亩土地收取耕作费60元,中心和农户各支付30元,既为农户节约了开支,又解决了秸秆无处堆放难题。

二是“秸秆经纪人”模式。回收中心在偏远的秸秆产出地,聘请“经纪人”设立收储点。回收中心按质论价从“秸秆经纪人”手中收购秸秆,经过粉碎、打捆等处理后再销售给有需求的企业。

近年来,丹江口市积极用好中央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政策,按照“典型示范、统筹推进,区域收储、规模利用”的原则,以习家店镇、蒿坪镇等粮油主产区为重点,加强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示范点建设,年收储量达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储运市场主体已达3家。去年该市共收储秸秆1.3万吨,带动农户增收260余万元。

加强监管 实现秸秆禁烧常态化

2021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采取空中与地面、人工智能与专业队伍、市禁烧办与第三方机构相结合的办法,在高速公路、国道沿线等区域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对全市35个重点禁烧乡镇共开展18轮次无人机空中巡飞,累计巡查面积达5046.29平方公里。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000余人次,在56个乡镇开展专项巡查300余次,巡查面积达600万平方米,实现重点禁烧乡镇全覆盖。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约谈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压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确保禁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禁烧工作推动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发现一起、问责一起。

据了解,我市今年秸秆禁烧工作目标是: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各县(市、区)力争全年火点、黑斑个数和面积、焚烧密度强度较去年下降20%以上,在全省秸秆禁烧工作考核中争先进位。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压紧压实责任,制定实施计划,落实保障措施,形成上下贯通、行动迅速、运转高效的秸秆禁烧防控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多部门联合督查,推广无人机巡查,探索有奖举报,把禁烧监管延伸到田间地头。

责任编辑 张奥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