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咸宁“大白”守“沪”记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42个昼夜,278006管检测量。这是咸宁市35名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向组织、向亲朋交出的一份满分答卷。5月14日,他们在鲜花和掌声中凯旋而归,“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后,他们将重返工作岗位,换个方式继续守护一方平安。
只是,过去的不能忘记,让我们把时钟往回拨。
4月10日晚23点,上海之江实验室楼顶的一间简陋房屋内,灯火通明,10名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这是咸宁医疗队抵达上海7天后,召开的第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也宣告着咸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
这一天,党支部书记张莉收到了15份入党申请书。每一份都是一个承诺,代表了队员们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疫情不退我不退!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35名咸宁“大白”以逆行出征之举,诠释着“白衣执甲护人民”的医者初心。
张莉:暖心领队化身“Tony张”
4月20日,距离队员们每天从实验室到驻地酒店“两点一线”的忙碌日常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不少男队员因出发上海时走得急,根本没时间理发,已经“蓄起了长发”。
为了解决队员们的“头等大事”,身为领队的张莉积极同当地政府部门保持联络,最终借来一个理发器。没有任何理发经验的张莉化身“Tony张”,第一时间在群里通知大家,张莉的同学田伟主动报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曾想,几个来回后,田伟的发型竟变得清爽起来。
那一天,张莉为咸宁队的10个男队员理了发,后来还陆续为同在酒店的十堰队10多个男队员理发至深夜。大家开玩笑道:“在张队的精湛手法下,我们从‘杀马特’又变回了精神小伙。”
郝欢:守“沪”也是在守护家人
4月21日,距离郝欢义不容辞踏上援沪之路已经18天了,在休息之余她照旧给妹妹发消息,询问一切是否平安。
郝欢告诉记者,她的妹妹目前也在上海工作,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也被封控在租住小区。因为这次走得急,驰援上海前,郝欢并没有提前告诉妹妹。“我是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才临时接到援沪通知的,当时还在陪3岁的女儿玩手指画。”接到通知后,郝欢和父母简单嘱托几句,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当晚就收拾好行李,准备第二天出发。
“得知姐姐援沪后,我开始很担心她的安危,后来姐姐告诉我,整个团队的防护措施都做得非常到位,我这才放心,现在看到她平安回咸宁,我也为她逆行的举动感到骄傲和自豪!”郝欢的妹妹说。
杜安妮:“爷爷”成了永远的遗憾
4月27日下午,当90后队员杜安妮得知最亲爱的爷爷已于前一天离开人世后,她再也崩不住了,眼泪“唰”的流下来。
其实,她原本是坚强的,从2015年的禽流感疫情、2018年的登革热疫情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她永远冲锋在一线。即使刚到上海没几天,她从没进过医院的4岁半孩子就因为持续5、6天高烧而进了医院,她也没有一刻像当时听到爷爷离世的消息那番伤心和绝望。
“我从小是爷爷带大的,来了上海后,我每天都会抽时间给他打电话……”即使距离爷爷过世已有一段时日,电话那头的杜安妮依然几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来。她告诉记者,爷爷为了不让她在上海工作分心,一直隐瞒自己的病情,直到4月26日晚上,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才让家人拨通了孙女的视频电话,没想到那天晚上,她正在实验室忙着核酸检测,手机不在身旁,就这样错失了和爷爷最后道别的机会。
“这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希望爷爷能原谅我!”杜安妮说。
李志尧:一次难忘的援沪经历
△合唱节目《我和我的祖国》
“当代青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5月2日,咸宁队为五四青年节文艺展演的到来,精心排练线上合唱节目《我和我的祖国》。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当时没有专业的摄像和剪辑人员,大家发挥所长,用手机录制一段段工作日常,并用充满正能量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感恩之情。”队员李志尧说,至今回忆起这趟援沪之行,仿佛还是一场梦。
返程的前一天晚上,李志尧还和其他34名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在省队的统一安排下,去了上海外滩。这是援沪一个多月以来,队员们第一次感受大上海的无限风光。虽然只有半个小时,但“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徐晔:22岁,生日快乐!
“徐女士,祝您生日快乐!”5月14日归程的航班上,机组人员暖心地为00后队员徐晔送上生日蛋糕。这天,恰好是她22岁生日。
作为整个湖北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中最小的一员,徐晔没有因为年龄小而对自己放松要求,反而迎难而上。在密闭的负压实验室中,徐晔和其他队员一样,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进行标本接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审核结果等检测步骤,常常汗流浃背、通宵达旦,从未退缩。
谈及心态,徐晔说,当初接到援沪任务时,既兴奋又紧张,丝毫没有因为年龄小而对工作产生担心、害怕的心理。“2019年毕业参加工作后,马上就经历了武汉的疫情,所以这次我一点也不害怕了,更多的是使命感。”
陈锦:随时听从党组织的召唤
5月17日,入党积极分子陈锦在电话里坚定地告诉记者:“只要组织需要我,我随时上!”
到上海前,陈锦是通城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组组长,有着丰富的核酸检测和PCR管理经验,也曾作为咸宁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前往武汉承担过新冠核酸筛查任务,是参与援沪工作的不错人选。
“但是医院领导考虑到我的情况特殊,家中两个孩子还小,就让我再考虑一下,我态度非常坚决,支援上海,义不容辞。”陈锦说,“没有大国,哪有小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随时听从党组织的召唤。”
△返程前,咸宁35名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员在上海之江实验室前合影
上海抗疫一线,党旗高高飘扬。5月17日上午,上海方面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全市16个区实现社会面清零。逐步解封,指日可待!领队张莉颇有感触地说:“咸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的35名队员在为期42天的援沪核酸检测工作中,始终团结一心,保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才得以保质保量完成筛查任务,向上海人民和咸宁人民交出一份抗疫满分答卷,这一切都值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记者了解到,此次抽调的35名咸宁援沪医疗队员,均持有PCR核酸检测上岗证,来自咸宁六个县市区的22家单位。他们是:
记者手记: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国家大义前,“小人物”的他们虽没有十八般武艺,却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做了挺身而出的凡人,不是英雄,却让英雄为之钦佩,向35名咸宁“大白”致敬!
来源:云上咸宁 记者 彭秀芬 通讯员 汪阳
(编辑 彭秀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