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宜城: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包保服务 助力高新企业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宜城市以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市、区)为科技工作主抓手,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了科技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最近,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公司各类设备正铆足劲儿生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铆接技术,实现了紧固件连接的永不松动,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张宏:“我们为了突破这个技术,打破国外的卡脖子,组织了一批专业的紧固件专家,通过不断地实验验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种铆接技术终于在我们友谦得到了突破。”
目前,湖北友谦公司生产的高强度紧固件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订单纷至沓来。 2022年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
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张宏:“该技术正逐步地向高铁、军工等一些领域推广,同时公司拥有防松技术、螺纹装配的自动校正技术等,都实现了国外技术的替代。”
近年来,湖北友谦共获得31项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2021年公司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友谦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宜城市科经局也全程助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贾东:“我们邀请襄阳市的专家来对他的(申报)资料进行了全方面的指导,申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也进行了服务。”
为了帮助湖北友谦推广“硬核”科技产品,今年3月份,宜城市组织襄阳汽车协会的多家企业来到友谦公司,现场办起了产销对接活动。
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后良:“效果很好,我们现在都在积极接洽,预计今年就会陆续进入到各个主机厂。”
从建厂到投产,从申报高新企业到争取补贴资金,甚至帮忙“吆喝”卖产品,只要是企业需要,宜城市科经局都不遗余力提供帮扶。
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后良:“自我们项目落地到投产,我们的项目补贴资金争取到1245万。”
贴心的服务迎来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式增长,2021年,宜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79.5亿元,占GDP比重为19.4%。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贾东:“凡是企业跟科技有关的服务和政策需要支持的,我们都全程上门服务,一对一的服务,2021年我们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6家,通过了25家,创历史之最。”
科经专员 加速培育“小而精”科技型企业
“大块头”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扶持,“小而精”的科技型公司也要培育。宜城市通过委派和培训“科经专员”,让懂技术的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加速“小而精”企业的成长。
前不久,湖北鑫鼎泰的程青青正忙着研究他的新技术。一通来自重庆的电话,让他兴奋不已。
湖北鑫鼎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青青:“他就直接问我,你们是不是在做校形激光焊这个项目,专门针对车灯焊接这一块的,当时我就很奇怪了,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他说我们通过中小科技企业库了解到你们在做这种新的工艺。”
几番沟通后,程青青了解到对方是一家重庆的汽车生产企业,一直在找寻既环保又耐用的焊接技术,而程青青的公司正好进入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有了平台背书,双方很快进入合作洽谈环节。
湖北鑫鼎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青青:“可以用震动摩擦焊先把这个塑料件的形状校正,然后再实现激光焊接,这个新的技术我们申请了一种叫校形激光焊的工艺,它这个焊接的粉尘很少,会比较经久耐用一些。”
这“从天而降”的生意,让程青青不禁感慨,之前自己一直埋头搞研发,没想到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库能有这么多好处。而这一切都还要从他去年加入科经专员说起。
湖北鑫鼎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青青:“经过科经局的一些相关人员的介绍说,你不光要有专业技术,还要根据国家政策享受一些国家政策对你的扶持,以及对企业产业的引导,当时我就很积极地加入了科经专员。”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贾东:“以往我们只是将各镇办区和开发区的服务企业的人纳入了科经专员,后来我们逐步扩展到重点企业的项目负责人,使其扩大覆盖面,对科经专员实行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实行等级考核,有效激励了科经专员的积极性。”
当上科经专员后,程青青经常接收到最新的产业政策信息和科技补贴,视野也逐渐开阔。他的公司也进入了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现在,他想借着平台和技术优势,把公司做大做强。
湖北鑫鼎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青青:“很多科经局的一些对企业研发的一些项目的支持,资金支持,会及时地通知我们去申报,指导我们往国家需要的专精特新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会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对技术研发做相关的调整。”
科经专员们既懂政策,又接地气,为“小而精”科技型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021年,宜城市就有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贾东:“对科经专员进行高企认定培训,开展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宣讲,从而引导指导企业充分的享受政策红利,支持企业扩大发展。目前我们的科经专员从以往的28个发展到现在58个,其中大多数接近40个,全部在重点企业一线。”
科研中心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宜城市工业门类多,但一直缺乏顶尖的行业龙头。为破解这一难题,宜城市围绕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组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转化服务平台,打造一批重点科研中心,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共同药业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针,专注开发高端甾体药物原料药,打造核心技术体系。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长 冯建生:“用酶转工艺替代现有的化学合成工艺,相继在杭州、武汉建立了三所研究院,以打造更好的环保工艺路线,降低生产成本。”
从最初的单间实验室,壮大到现在的三所研究院。2017年,共同药业挂牌湖北省植物甾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持企业打造创新团队,2019年宜城市科经局主动为共同药业申报了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城公司负责人 任薇:“从C类到B类到A类,不同等次的一个升级,我们团队从原有的34人,现在逐步到约50人左右。”
从C类到A类,共同药业累计获得了350万元的奖励资金。同时,公司还与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共建省级校企研发中心。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城公司负责人 任薇:“2021年我们新增专利9项,研发费用3600余万,研发团队人员达到50余人。我们通过这三个研发基地,对我们后期的一个行业发展,包括公司的产品优化到工艺的变革,都会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目前,共同药业已逐步掌握了菌种改造技术、高效植物甾醇转化技术、酶改造甾体结构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合成等“四大核心技术”,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2021年。2021年,共同药业实现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26.23%。并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宜城市首家上市公司。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长 冯建生:“公司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发酵、酶转工艺的三次技术变革,目前已成为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的领军企业,是全国最大的4AD生产企业 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科技成果转化股负责人 梁国栋:“宜城市现有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5家襄阳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还有2家襄阳市级重点实验室,正在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引领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宜城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为5.7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规上工业总产值588亿元,增长24%。
襄阳宜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世杰:“目前,宜城正在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市,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已经进行了专家论证答辩等省科技厅挂牌公示,2021年我市荣获全省科技创新排名进位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王猛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李晓雨 廖云翔 张雪晶 宜城台 易振波
新媒体编审:苏逸冰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