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更有“质”!十堰竹山擂鼓西河村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应急演练在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数字乡村总控制室里展开,大屏幕前10名无职党员快速就位,通过远程视频语音互动系统,分别报告网格区域受灾及群众转移撤离情况,全村320多个监控点位实时传回现场演练开展情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检验了该套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西河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我们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向擂鼓镇和设计方提出‘数字赋能’计划,很快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同。”擂鼓镇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于2021年11月正式动工,省通信管理厅驻擂鼓镇西河村第一书记李绍广在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设计之初,就积极参与其中,力促西河数字乡村建设付诸实施。
数字安防为安全“站岗放哨”
按照平安西河建设要求,西河村将全村划分为10个网格,按照“1+1+X+N”(一村1名民警、1名网格员、X名村干部和N名志愿)的模式建立起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基础的网络,每个网格员除了日常巡逻,还可以借助数字西河客户端进行网络巡查,实现了院落、路口、水库、河流、林区等重点区域部位全覆盖,系统也可在出现火灾、溺水、洪水、交通事故时进行自动预警,构筑了牢固的“数字+网格”平安网络。
智慧系统为农业“站台打call”
“我们有860亩贡米基地、300多亩高山茶园,每年养蜂超过1300箱,去年以前我们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给自足,去年底,在智慧系统的推广下,我们的农产品全部上网,摇身一变成了脱销的‘网红农产品’,并且注册了西河村优质农产品商标。”西河党支部书记向继明边介绍、边打开智慧农产品推介平台。该系统与全国扶贫消费“832”系统、竹山县数字养蜂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镇部分农产品已经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了“预销售”,农产品不愁销路,极大地刺激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仅去年底,西河农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330万元。
云端阵地构筑基层“战斗堡垒”
有了数字平台,西河村党支部把党务公开到云端,为全村35名党员建立了自己的主页面,在平台上,支部的日常学习课程、主题活动全部在云端公开,接受全村百姓监督,无职党员身处外地,也可以随时“上党课、参加党支部会议”。通过云端平台,无职党员参与党支部建设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领办村内大小事务,无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数字平台建设,不仅为党员学习提供了新载体、新形式,还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规范组织生活提供了有力抓手,成为凝聚基层党建新动能,构筑起了西河村坚强基层“战斗堡垒”。
数字下的西河村,正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到基层组织建设,“数字”正融入西河村的各个场景,为乡村振兴打开新路子。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杜可飞 通讯员 向继华 责任编辑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