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鄂有绝活 | 大国工匠阎敏:导弹“咽喉主刀师”
五一特别策划《匠心·鄂有绝活》今天带您认识来自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的首席技师阎敏。
他所在的车间长期承担着航天型号产品关键件、新型号的首件加工任务,34年来,阎敏因为高超的技能被称为“咽喉”主刀师。
在航天三江江北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阎敏正准备对一个零部件进行车削。这个零件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提供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喷管。喷管负责将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烧内部喷射出的火焰转化为动力。喷管出口处的燃气喷射速度高达每秒3500米以上。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可靠,喷管关键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任何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火箭偏离轨道甚至解体。因此,行内人常将喷管称为火箭的“咽喉”。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特级技师杨勇:“0.005(毫米)它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把它加工出来,保证它的尺寸精度,所以在我们业内,他有个雅号叫“咽喉”主刀师。”
阎敏经手的“咽喉”型号产品合格率一直高达100%,然而他这一身真功夫,却是从磨刀开始的。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首席技师阎敏:“当时我们的砂轮间基本上都是在室外,冷的时候会到零下10度(冬天),我们都是在寒风中摸着这个冰冷的铁块,进行一个韧磨,然后手经常会有一些冻疮,手上经常有十几道的口子。”
为了练就精湛的磨刀技艺,阎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凭借这一把把磨制准确、精巧的刀,阎敏可以将这根直径50毫米的圆柱体精准车削到极致细却不折断,加工出的细丝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最小的针眼。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首席技师阎敏:“就是把这个机床操作的就像自己的手一样,我们想让它走到哪儿,它就走到哪儿。可以这么说,就是一个人机合一的一个状态。”
正是凭着这样的功底支撑,20多年来,阎敏一直承担着重点型号导弹关键部位的首件产品加工重任。作为喷管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的主刀手,要保证20多处精度在0.005毫米的尺寸全部合格,阎敏和团队成员都会先制作同比例大小的木制模型,在木制模型上一次次的验证工装及程序的可行性。他还独创出了高难度的组合专用夹具,和侧顶装夹技术,使团队掌握了一套高效喷管加工的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首席技师阎敏:“对所加工的零部件要有敬畏之心,所有我们加工的产品不光牵扯到我们个人,更是牵扯到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危。”
30多年来,阎敏凭借着无可取代的精湛技术,收获了100多项奖项。他所参与研制的型号杀手锏武器,更是先后五次亮相国家盛大阅兵仪式,接受最高检阅。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首席技师阎敏:“作为我这一代的工匠,有更多的责任,把我身上的技能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更多的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祝如月 孝感台 顾泽霖 责任编辑 郑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