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鄂有绝活 | 张宏林:让3800米的雪域高原实现“鸡蛋自由”
五一特别策划《匠心·鄂有绝活》,今天带您认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宏林,他让武汉的鸡苗在西藏产蛋,打破世界蛋鸡养殖最高海拔纪录,实现了西藏主要城区鸡蛋的自给自足。
五一前,张洪林从西藏回到武汉接受表彰,领奖的空隙,他也没有闲着,电话两头,他和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正在讨论着二期藏鸡产业园厂房建设的问题。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林:“我们二期项目就带动我们湖北对口援藏的三个县区,乃东、琼结和曲松20个经济薄弱村,投入到我们西藏宏农,我们再建一个10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
两年前,张宏林响应湖北产业援藏号召,把在武汉蛋鸡养殖的成功经验,搬上高原。一期藏鸡产业园运用智能化调控,解决了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少、昼夜温差大带来问题,让海拔3800米的养殖场产蛋成功。但所需鸡苗必须从北京进藏,坐着运输车跋涉4000公里,导致不少鸡苗在运输途中长时间脱水,死淘率达到了5%,这也是张宏林这两年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林:“调运鸡苗的时候,上面铺一层豆芽,补充了一部分营养,又能大部分给它补水,优化了鸡苗进藏的路线,提前做好防疫、检查,到了检查站直接放行,(后来)第四批鸡苗只用了39个小时。”
如何能从根本上杜绝损耗,实现鸡苗的本土化,这是二期藏鸡产业园急需解决的问题。想到这些,张宏林坐不住了,匆匆赶回西藏山南。刚落地,他就传来了好消息。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林:“近期第一批种蛋就会上去(高原),藏鸡研究院运行,6月份可以投入使用。”
张宏林所说的藏鸡研究院,就是他联合湖北省农科院,与山南市一起建设的藏鸡培育中心,目的就是研究如何用蛋鸡本土化保种、育种的新办法,来替换运输鸡苗的老办法。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林:“把内地的种蛋调上去直接孵化,把内地高产蛋鸡的母鸡做为母本,把西藏那边的公鸡做为父本,进行二期杂交,就产生西藏本地的鸡种,鸡苗可以实现在西藏这边的自己繁育,还可以提供给其它西藏的老百姓养殖。”
现在,张宏林的藏鸡产业园不仅为藏区提供了最新鲜的鸡蛋,还带动周边村里80多位藏民就业。未来,随着第二期藏鸡产业园的建成,周边的老百姓,将有新的收入增长点。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雪村村民巴桑次仁:“我们村和周边很多村的人都来这里打工,工资一个月4500,还有师傅教我技术,我打算好好学,做好养殖这行。”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林:“到明年,一年产蛋量可以达到3亿枚,意味着(西藏)自治区的鸡蛋可以自给自足,可以满足西藏地区所有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鸡蛋的供应。”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吴简雅 宛宇 西藏山南台 责任编辑 骆璟)
![](https://res.cjyun.org.cn/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