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不安分”的心脏血栓,竟然“窜”到腹部,引发罕见的“肠中风”,七旬爹爹险些因此丧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血管外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等五大学科专家团队齐上阵,接力打通堵塞血管,切除坏死小肠,爹爹最终转危为安。
术中取出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专家提醒,“肠中风”如未及时治疗,会迅速发展为肠坏死,死亡率高达50%至80%,房颤、冠心病、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当心。
爹爹腹痛20小时 竟是“肠中风”
湖北武汉73岁的熊爹爹,突然腹部剧烈疼痛,起初他以为自己是肠胃炎犯了,结果疼痛愈发剧烈,甚至痛得呕吐起来。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爹爹得的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但后果十分严重的腹腔血管性病变,是脱落的血栓阻塞了肠系膜上动脉,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坏死,死亡率高达50%至80%。其发病原理类似脑梗、心梗,因此很多人也称它为“肠中风”。
爹爹病情极其凶险,被立即转诊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此时,爹爹已经腹痛近20个小时。该院急诊科主任杨卫泽教授检查发现,爹爹四肢冰凉、血压降低,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爹爹肠系膜上动脉中远段完全栓塞,心电图显示为房颤,心衰严重,心肌酶也报了危急值。
经过综合分析,杨卫泽高度怀疑爹爹的部分肠管已坏死,从而导致腹膜炎及脓毒性休克,他立即启动该院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DT团队会诊。
五大学科专家团队 接力打通堵塞血管
东院区血管外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认为,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严重且时间长,部分小肠已坏死导致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同时由于高龄,患者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必须在全力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同时做好手术准备。
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教授带领团队,全力纠正爹爹感染性休克和内环境紊乱,改善器官功能,顺利将其调整为术前最优状态后,麻醉科主任孟庆涛教授带领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插管等各项工作,为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刘化刚博士团队切开肠系膜上动脉,取出长达10厘米的血栓,使肠系膜上动脉的供血得已恢复。胃肠外科主任罗建飞教授、刘家盛教授随后完整切除因缺血而坏死的近80厘米的小肠,尽量保留可能恢复的肠管,同时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并行小肠造瘘术。
术后,面对感染、低血压、心功能差等多个难题,重症医学科迎难而上,凭借专业全面细致的治疗,稳定住了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经过不到一周的重症治疗,爹爹逐渐撤除血管活性药物,心功能恢复正常,顺利转入血管外科病房。
经过五大学科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爹爹最终转危为安,目前已从血管外科康复出院。
肠子也会“中风” 这类患者需当心
肠子也会“中风”。血管外科邓宏平教授解释,人的心脏就像一台“抽水泵”,通过规律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但如果心跳乱了节奏,排血量失去了规律,那么血流就会发生紊乱甚至瘀滞,心房内就会有附壁血栓形成。
附壁血栓在血流的冲击下会发生脱落,变成血管里的“流窜犯”,“流窜”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栓塞:堵到大脑,就会形成脑梗塞,也就是俗称的“脑中风”;堵到下肢,就会造成急性下肢缺血,发生“腿中风”;堵到肠子的血管中,就形成了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也就是“肠中风”。
邓宏平教授表示,虽然从临床上来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发病率相对较小,但一旦堵塞,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一般情况下,肠管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管坏死。因此,诊断和手术都必须争分夺秒。
胃肠外科罗建飞教授表示,及时开通肠系膜上动脉,尽早恢复缺血肠管血供,可减少切除的肠管,避免患者后期短肠综合征、营养不良及内环境紊乱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专家提醒,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痛,痛得难以用药物控制。突发性的中等或剧烈腹痛会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可向背部或胸胁部放射,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排空症状。
因此,有房颤、冠心病、主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腹痛,要当心“肠中风”,尽早到医院就诊。
通讯员:邹亚琴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