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随州 | 春耕正当时 农技专家田间来“把脉”

  2022-04-20 21:09:06
分享到: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随州市曾都区派出多路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做好水稻早期育秧和小麦“三防”工作,确保春耕不误农时。

这些天,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紫石铺村的农户刘啟友显得格外忙碌,一大早,他就组织合作社人员在院子里机械化育秧。在另一边的苗圃上,刚长出来的水稻秧苗郁郁青青,曾都区专家大院的农业专家许贤超正在这里指导。

院区共建曾都科技专家大院专家 许贤超:我们及时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农机合作社开展了代育秧和机械代插秧,以社会化服务确保我们粮食种满、种足。

随州市曾都区启友植保合作社 刘啟友:我们一般分三次育秧,第一次育白茬田一般是在四月十六号以后,第二批秧一般是在四月二十几号,这样错开机械作业的时间和生长的周期。

老刘说,他的合作社现有成员23人,依托合作社机械化种植优势,不仅保障了自家秧苗的质与量,也为其他农户育秧提供了便利。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他还要帮助周边农户完成1万多亩水稻的育秧工作。

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农户 冯小红:每亩服务费用在300块钱左右,如果亩产1500斤,就是1700到1800块钱,除开他们农机费用和其他开支,一亩田能赚一半。

眼下,小麦进入灌浆结实期。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克阳家庭农场的小麦田,这几天就普遍进行了一次“一喷三防”。

院区共建曾都科技专家大院专家 严双义:增粒重、防早衰,就是一次喷药,防早衰、防感染、防高温逼熟,提高小麦的品质。

陈克阳说,他今年种了一千多亩小麦,这次“一喷三防”虽说花了不少钱,但是经过防治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几年,小麦价格上扬,总体来说,这笔钱花得挺值。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农户  陈克阳:防治以后不但增产还防虫治病,每亩还增收100斤以上。

今年,在院区共建曾都专家大院的指导下,陈克阳还试种了50亩鲜食玉米,进行鲜食玉米新品种绿色高效展示与示范。这两天田里的玉米苗出现了僵苗情况,这可急坏了他,听他一说,专家大院的专家立马来到田里“把脉问诊”。

院区共建曾都科技专家大院专家 许贤超:这个苗子是栽的时候为了抢时间,栽的时候出现了僵苗,机械育的苗跟土没有融合,根系没有扎下去,怎么办,就是用尿素水化了之后喷一下、滴一下,让它的根下融合,能够活、没有死。

曾都区全区农作物面积达到23.7万亩,眼下的春耕季,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曾都区派出多路专家分小组到各镇办做好技术和生产要点指导,引导农户合理安排茬口,及时储备农业资料,确保防疫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院区共建曾都科技专家大院专家 许贤超:我们组织专家组对不同生育进程的小麦田块,在种植大户中开展精准赤霉病防控和小麦的后期一喷三防,以确保提高小麦的单产和品质。目前,我们全区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面积达到96%以上。

随州高新区:强服务保畅通 助力企业发展不停步

随州高新区是随州经济发展主战场,自3月31日随州市主城区发现疫情以来,随州高新区与市属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以赴织密“保障网”和“服务网”,助力企业早日复工复产,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日前,记者在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看到,制剂车间内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正开足马力生产。作为停不得的重点保供企业,疫情期间,公司组织近200名员工坚守一线,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协助和指导下,目前绝大多数员工已返岗生产。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丽娟:整个的生产是厂区封闭管理,整个管理流程是两点一线式的,到厂之后,测体温、查健康码,出去之后,在宾馆进去有专门的人负责,来保证整个防疫工作正常进行。

受疫情影响,企业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这是部分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帮助企业减轻物流不畅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新区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省外、市外物资供应预警信息,强化每日监测,派出人员组成专班,着手解决车辆和货物滞留高速出口问题。

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工作人员 黄晓波:我们自己创新随东高速防疫登记小程序,扫描这个小程序进入后,填写车辆、司机相关信息以及近期动向,规避以往人工排队填写,更快录入流调信息。

在麻竹高速随州东收费站,货运司机翟师傅准备到随州高新区为企业运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从下高速的查码、登记、到落地核酸,翟师傅用了仅仅不到2分钟时间。

货车司机 翟师傅:这个卡口组织得井然有序,人员接触也是零接触,核酸检测比较快捷、方便,没有滞留太长的时间。

麻安高速随州东联合企业服务小组 周梦来:个别企业货车司机行程码带星,一方面我们详细登记信息并第一时间推送到企业所在社区,另一方面专班人员将货物转运至指定停放场所,组织专业的人员对货物进行全面消杀,而后再移交企业。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丽娟:我们采购的物料运输,每天也就是2到3车,差不多100吨左右,但是我们整个物料运输每天是1千到2千件货物的转运,跟我们正常来比是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疫情发生以来,随州高新区建立区级负责人帮办责任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区已累计为企业解决职工返岗、交通物流、原材料供给等困难问题90余个。据了解,目前全区60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全部启动建设工作,77家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

闯过“鬼门关”开通直播间 癌症患者带货销售800万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44岁的随县农民林俊经历过生意失败负债累累,后来又身患直肠癌,手术后成了大家所说的“造口人”。即便生活给了他种种“考验”,他却依然乐观地探寻创业之路。两年来,通过不懈努力,现在他已成为随州小有名气的直播带货“网红”。

走进随县安居镇林家台村,一处精致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这就是林俊的家。今天天气晴好,面对镜头,林俊驾轻就熟开播了。

林俊:“花菇它是菌中之星,香菇之中的上品。”

2019年9月,林俊被诊断患上了直肠癌,经过一次大手术切除了肛门,在下腹部植入了人工肛门,虽然绝处逢生,但日常生活仍然是十分不便。

林俊:这次手术做得非常大,在这里做了一个造口,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造口人’,为了减轻家里面负担我还是选择了创业。

零基础想走进直播带货圈并不容易,为了帮助他二次创业,林俊的岳父在随县殷店镇种了6000多棒香菇,为他提供首批货源,妻子和娘家人也来帮助他做品控和销售。就这样,早期的带货林俊是在最低投入下开始吸纳粉丝的。

林俊的小姨子 陈艳:就是完全靠摸索,整整坚持了一年时间才慢慢做出来,整天特别积极地去面对他身体各种带来的不舒服,去克服它。

佩戴着专门的造口护理袋,林俊在自家老屋前、菇棚里、深山中、溪水旁、果树下,随时随地开展直播,为了提高直播销量,他想尽了办法去尝试。两年间,林俊通过直播带货的销售额总计达到800多万元,花菇、桃胶等多项单品销量稳居抖音平台第一,拥有41万抖音粉丝。

随县安居镇林家台村村民 林俊:直播带货一年多,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深受很多我们粉丝的喜欢,其中包括我们对品质的把控,我们的选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坚持、我们的努力。

这一天的直播结束后,林俊来到了村里70多岁的谢华兰老人家,给老人捎来了治风湿的药和洗衣粉等。帮助村里的独居老人是林俊直播之外的一件例行工作,2021年年底,林俊在进山直播时多次帮助山里的一位老人卖香菇,老人在年前这段时间因此多收入了近万元。

随县安居镇林家台村村民 林俊:接下来,我就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把我们家乡这些土特产分享给千家万户,也让我们当地老百姓能得到更多收益。

与命运抗争,绕过死神,与幸运女神牵手。找到致富之路的林俊,还不忘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的坚强、他的无私,让我们感动又温暖!感谢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许多像林俊这样的带头人。他们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未来,也温暖了人心。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雷少军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湖北广电随州融媒体记者站 周科屹 随州台 随县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李小涵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