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种子横行乡村?不给它“发芽”机会!新修改的种子法3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亮点?

近年来
各地加大种业执法力度
但记者在多地调查时仍发现
A种子包装袋装B种子的
套牌种子等仿冒现象泛滥
“白皮袋”种子、
套自家种子违规销售等行为
屡见不鲜
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
挫伤种业原始创新积极性
危及种业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
假种子是怎么“溜”进市场的?
今天(3月1日)起施行的新种子法
都做出了哪些修改?
选购种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调查取证难
不法分子利用交通工具流窜作案,流动性强,无固定地点、无发票、无联系方式。交易通常采用点对点的销售方式或熟人介绍,直接把种子送到农户家中,现金交易,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跨界监管难
不法分子瞅着监管薄弱地带“钻空子”,在跨省、跨市等交界地带销售假种子,尤其在偏远农村“打一枪换个地方”,往往难以被发现查处。
认定执行难
不同部门对假种子的鉴定方式和过程不一样,困扰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当前,基层行政部门和办案单位对我国种子法第49条的理解和执行标准上有差异。公安部门对此类案件中的假种子鉴定需要认定种子的真实性,鉴定结果是对案件定性的必要条件,即对种子进行真实性、质量、造成损失因果关系进行鉴定,而农业农村行政部门认为根据我国种子法第49条规定,没有标签的种子即为假种子,无需对种子抽样鉴定。

2000年12月1日,种子法正式出台实施。在2004年、2013年、2015年,种子法进行了三次修改。2021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种子法的决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种子法的第四次修订,全面强化了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推向新高度。那么,新种子法做出了哪些修改?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这次新修订的种子法借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文本,引入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新种子法第九十条明确规定,实质性派生品种是指由原始品种实质性派生,或者由该原始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派生出来的品种,与原始品种有明显区别,并且除派生引起的性状差异外,在表达由原始品种基因型或者基因型组合产生的基本性状方面与原始品种相同。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引入,既表达了国家保护原始育种创新,遏制“剽窃育种”的决心,也为植物新品种的后续改良和推广应用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这一制度对从源头上解决我国种业品种遗传基础窄、种子同质化严重问题,激励原始育种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加大保护力度是此次种子法修改的另外一个重头戏
新法为权利人提供了更多行使权利的机会,同时让侵权者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新种子法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了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以及为实施上述行为的储存。
为了提高对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威慑力,新种子法还加大了侵权赔偿力度,将惩罚性赔偿数额倍数的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将法定赔偿数额的上限由三百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

修改后的种子法保留了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权利
新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可以不经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不得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依照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享有的其他权利。
种子法第三十七条还规定,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当地集贸市场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是规定了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不能销售超出自繁自用数量的种子,大量销售超出自繁自用数量的种子是一种侵害品种权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难看出,我国对于种业的保护一直在努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农户无法辨别种子真假,极易受骗,在购买种子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除了上述的四大忌,农民朋友要想买到称心如意的种子,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到有种子经营资格的单位去买种子。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并且必须按照《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规定的作物种类和地点经营,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切忌到证、照不全的单位或个人手里购买种子。
要选购经过精选、加工、包装的种子。这些种子一般质量较高,信誉较好。有的包装种子还进行了包衣处理,种粒上涂有一层由肥、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合组成的包衣,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壮,并可杀灭苗期的病虫害,成活率高,使用方便。
选购包装规范的种子。经过包装的种子,包装袋上(或固定在包装袋上)按要求印有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种子数量、警示标志等标注内容。购买种子时如果看不到这些标注内容,说明这些种子至少在包装上是不规范的,请不要购买。
记得索要品种栽培说明书,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因为优良品种往往要求一些特殊的栽培方法,如果不得法,就会造成人为减产。
买种时切记索要售种发票,保存种子包装,以便发现种子有质量问题时凭据索赔。
一路护航
来源:半月谈、新华社、央视网、潇湘晨报、龙粮网、澎湃新闻、中国农业出版社、农视网
编辑: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