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十堰 | 十堰:让民意“畅”起来 让干部“转”起来

  2022-02-25 21:10:38
分享到:

“亲清服务平台” 为企业保驾护航

政府如何与群众互通、企业互动,了解民生诉求和需要是关键。近来,十堰市加快推进政务平台优化整合,畅通群众、企业诉求渠道,健全便民利企服务体系,全面营造健康良好发展环境,为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住十堰经开区南山小区的余先生,是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一名涂装工人,每天早晚他都要往返离家十几公里的厂区,由于没有直达公交,每天上下班他都要花掉近一个多小时时间。

东风小康焊装车间工人 余进:“因为不通公交车,最少需要半个小时时间,有时候甚至还要打车,这样会增加我们员工的出行成本,而且让员工上下班非常不方便。”

东风小康空港新工厂是十堰单一工厂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中高端乘用车和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企业工人达4000多人,然而,由于厂区离城区较远,投产一年多来没有开通公交线路,出行不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扰。

东风小康综合部部长 李稳:“招工的过程中很多员工,他坐公交车不能直达我们公司,所以很多员工一听说很偏远,不愿来上班了,也导致我们招不到人。”

去年11月4号 ,企业在“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提交了开通公交线路的诉求。

十堰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尹铭泰:“我们在‘亲清平台’收到企业诉求后,第一时间联系公交、园区办等部门,上门对接,实地踏勘线路。同时我们还积极筹措资金,对运行公交予以交通补贴,确保公交通达园区,切实解决企业员工的出行难题。”

东风小康焊装车间工人 余进:“现在我们出门就可以坐上公交车,非常方便,可以点对点到家。”

“十堰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是十堰市畅通企业诉求渠道,搭建的企业问题收集办理、政策宣传推介的综合信息平台,具备“企业诉求在线提交、包联干部同步跟踪,问题在线审核分办、承办单位限时办理、办理结果在线反馈、办理效果在线评价”等功能,实现了企业问题的“一网通办”和惠企政策的“一键推送”。

十堰市经信局总经济师 马力:“企业诉求转交承办单位后,要求承办单位在1个工作日签收,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办结。通过固定包联、限时办结、督办评价等各项机制的执行,形成了包联干部心系企业,问题诉求及时化解的良好局面。”

截止目前,“十堰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应用已经延伸各县(市、区),全市共有707个职能部门在该平台上为企业提供即时服务。平台共注册“双千”企业3051家,注册包联干部2364名;累计办结一般性企业诉求2121件,回复率和办结率均为100%。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信息5万余条。通过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的惠企服务。

十堰市经信局总经济师 马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加大信息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量。”

12345 服务找政府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认真聆听群众呼声,才能真切了解群众所求,切实有效地为人民服务。去年,十堰市将35条政务服务热线全面升级优化,整合形成了12345热线“一号对外”的受理模式,实现统一受理、分级督办、集中考核的全域工作体系。“12345,服务找政府”,这句话已家喻户晓。

市民高先生家住十堰市茅箭区上海路,他的工作地址在北京路市民服务中心,以前每天开车上班,路上需要花费40多分钟。然而前不久,随着家附近的微循环道路打通,每天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到单位。

十堰市民 高先生:“现在这条微循环打通了之后,简直太方便了。直接避开了拥堵路段,节省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也省了我们不少时间。”

上海路起于三堰交叉口,另一端与北京路相连,全长1.9公里,由于沿线学校集中、小区密集,交通拥堵是这一带居民长期以来的烦心事。在十堰市长热线12345平台,关于这条路的反映就多达上百条,市长热线将诉求转办给茅箭区住建局,督促其解决。

十堰市茅箭区住建局公用事业股负责人 余龙飞:“至接到市长热线转办的这项工作以后,我们积极协调了市规划、执法局,还有二堰街办和社区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一是对这个九龙太阳城的大门进行了拆除,二是对九龙太阳城路口段进行了拓宽。目前这个道路已经全线贯通并通车。”

群众利益无小事。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既是政府部门职责所系,也是接地气的务实之举。去年,十堰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启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优化工作,将全市35条政务服务热线进行整合,包括12349民政服务、12336国土举报、12312商务投诉等热线,目前实现12345热线“一号对外”受理模式,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总客服功能。

十堰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主任 李伟:“采取即时即办方式,及时分类转办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调查处理,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并及时反馈。”

同时,12345还建立了以及时签收率、限时办结率、回访满意率为核心的考核指标,每周、每月通报,并纳入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将进行约谈。去年,十堰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20万件次,对于咨询、重复来电直接答复后,转办相关单位60279件,回复57747件,纸质督办26件,线索移交1件,办结率98.8%,回访满意率97.2%。

十堰市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主任 李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和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建立更完备的共享知识库,形成‘一号对外’受理‘一体联动’处置,‘一键催办’反馈的工作闭环。”

诉求是开头 解决才是“牛”

解得“民意”,换得“民生”。近年来,十堰市把解决民意诉求当做“惠民生”的首要抓手,让干部围着群众“转”起来,让人民群众的“好声音”正成为助力十堰发展的“新引擎”。

这几天,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村民李勇经常到自家的蜂场,查看蜜蜂的长势。今年老李在原有的200多箱蜜蜂基础上,又投入了10多万块钱,增加了100多箱蜜蜂进行养殖。给老李信心的是一条“崭新”的通村路。

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村民 李勇:“因为原来路不好走,估计到一趟城区得40分钟以上。现在路通了,我们到城区有20分钟足够了。在别人需要蜂蜜或者需要茶叶的时候,随时可以送到城区。”

不愁销路,就是老李最大的底气。随着去年5月份连接城区和乡村的二方路通车,让老李的蜂蜜,不在是“小打小闹”本地销售,通村快递让他的蜂蜜卖到了全国各地。

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村民 李 勇:“之前因为交通不便,很辛苦,但每年挣不到钱。去年路通了以后,收入翻了将近一番,一年挣个二三十万块钱。”

通过改扩建,全长13.3公里的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让方滩乡的茶、蜂蜜等农特产品更快走向市场,村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但是,修这样一条路不是一件容易事。2017年修路之初,很多村民意见不统一,方滩乡通过一名网格员包保50户村民的形式,广泛收集意见,解决村民们的修路诉求。科学合理确定建设方案。

十堰市张湾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柯平:“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及时向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对接了这条道路纳入了改扩建计划,历时一年半,于2021年正式建成通车。”

路修好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方滩乡村民余来兴种植的蔬菜,以前都是通过自己肩挑背驮,花上几个小时到城里售卖。如今,路通到老余的菜园旁边,每天都会有人上门自己过来采摘。

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村民 余来兴:“(游客)开车到我们菜园自己来采摘,我们只是过下称,在家门口就把钱赚到手了。”

去年,十堰市5.7万党员干部累计开展人口普查、助老帮困、矛盾调解等民生服务191.6万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28.8万余个,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陈赟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十堰融媒体记者站 杜可飞  赵龙文 程星婷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张煜

责任编辑 张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