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世界首个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出圈”背后的故事

2022-02-24 09:52:15 央广网
分享到:

随着我国运动员谷爱凌和苏翊鸣相继夺冠,首钢滑雪大跳台这座仅举行四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新建场馆再次成为焦点,甚至收获了中国冬奥健儿“福地”的美誉。

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奥运风向标、北京新网红、京西新地标……这段时间以来,首钢滑雪大跳台被中外媒体和国际官员、运动员给予高度评价,它“出圈”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供图,央广网发)

只为给运动员提供最好的赛道

据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介绍,工作人员从2021年12月12日起就开启了“造雪工程”,七台造雪枪和四台造雪炮同时“轰鸣”,通过智能化造雪系统,一方面满足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和着陆坡对于雪量和雪质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造雪效率,确保节能环保。与其他雪上场馆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城区,由于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只有在深夜至凌晨的时段才能达到造雪的要求。

为保证如期完成造雪任务,造雪团队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设备,经过数个通宵的工作,最终完成赛道造雪面积约4190平方米,造雪总量达11500立方米,储雪3600立方米,为赛道塑形打好坚实基础。根据国际雪联要求,二次塑形专家需要通过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搭建出助力运动员“飞翔“的台子。

搭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每日维护。“运动员到达之前,如果赛道没人滑,多少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或软粘或结块变硬。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推着塑形工具穿着‘冰爪’,在赛道上来来回回走几十趟”,二次塑形专家小赛介绍。“赛前是为了赛道始终保持使用状态,而赛时则要保证赛道滑行舒适度。”在现场,经常能看到像蜘蛛人一样“吸附”在赛道上“飞檐走壁”的人,他们不断测试,来回修整,只为给运动员提供最舒适的赛道。

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供图,央广网发)

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的有效融合

冬奥会比赛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旁涂刷着冬奥会会徽的“大烟囱”也收获了众多关注。这个“大烟囱”,其实是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在极具现代感的大跳台面前显得特别有厚重感,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形成反差式的辉映。

据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介绍,这4座双曲线造型的70米高的冷却塔,均为小型自然通风淡水冷却塔,是原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其中最早的建于1978年,最晚的建于1991年,一直运行到首钢老厂区钢铁主流程停产。停产后,4座冷却塔作为厂区特色标志物保留,工业特色得以呈现。

当转播人员、摄影记者架起“长枪短炮”时,突然发现运动员腾空的身姿可以与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于是“大烟囱”成为镜头捕捉的焦点,被定格成精彩的瞬间。

“他们为什么可以重叠在一起?”“哪里是拍摄这些照片的最佳点位?”据了解,根据OBS转播画面需求,冷却塔作为运动员腾空而起的重要背景,出现在高速摄影机画面中,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识别元素。然而涂装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难度。冷却塔塔形巍峨高耸,历史久远,蛋壳结构的主体十分脆弱。为了确保景观效果,设计团队反复测试,重建冷却塔模型,模拟运动员起跳轨迹,精确测算冷却塔会徽涂装的尺寸和角度。最终确定涂装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这个点位的确认成就了会徽与运动员交叠的景观,也成全了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的有效融合。

首钢滑雪大跳台“出圈”的背后,当然也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默默奉献,他们身处赛场却无暇欣赏比赛,一切坚守与付出只为确保赛事的圆满完成。

如今,“雪飞天”已经完成了它在北京冬奥会的使命。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主任宋世媛表示,今后,它将作为奥运遗产,作为世界首个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继续保留比赛和训练的功能,并向公众开放。

责编:邬吾

0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