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江陵:“三个合作社”建设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荆州市江陵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支部领办、村社合一方式,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全面激活农业生产三大要素,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截至1月25日,全县已有44个村(农村社区)吸纳的农户和土地面积达到2个“70%”。
让党建强起来:红色引擎再次发力,探索新型土地流转
普济杨岔路村村委会主任阳运平,今年元月后,又多了一个职务:江陵县严仲堤劳务专业合作社法人、理事长。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由村集体组织领办“三个合作社”,普济镇杨岔路村只是其中之一。“三个合作社”即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力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据了解,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委托合作社经营。通俗地说,就是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保底加分红。劳力合作社主要是吸收有劳动能力但难以寻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农民参加,提供与农业生产相关联的劳务服务。资本合作社则是将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资金、房屋、农机具及村集体的资产资源作价入股,实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江陵县正在全面推进的“三个合作社”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洗牌重构,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把道理讲好、做好农户工作是‘三个合作社’建设的重要基础。”普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星光介绍,为了打消群众以前认为的“三个合作社”是“换汤不换药”的顾虑,普济镇组织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小组会、屋场院子会等多种形式,并发动村干部进村入户,上门宣传,讲政策、算收入,通过支部引导,党员推动,赢得农户认可,凝聚发展共识。
为探索新型土地流转,江陵红色引擎再次发力。“三个合作社”要求村集体领办,就是为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代清堂介绍,在党建引领下,江陵“三个合作社”建设全面推进。截至1月25日,全县已注册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109家,注册率100%,注册劳务专业合作社122家,注册率98%。全县420600亩耕地入股,占比61%,36727户农户入股,占比59%。全县各村(社区)引进市场经营主体109个,常住劳动力已入社31144人。
让资产活起来:唤醒沉睡资源,实现共同富裕
“三个合作社”诞生于党中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需要。在沙岗镇,谈及土地股份合作和流转土地的区别,镇组织委员江杰告诉笔者,以前流转土地的弊端,是市场主体一旦倒掉,农民就没有了保障。现在,由村集体组织领办合作社,不是让农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而是加入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农民就变成了股民。家住东津一组的李长拯,今年65岁,爷孙两人在家。8亩农田入股合作社后,保底收入一年8000元,另外还有部分在家务工的收入。“我现在也是股民了,年底还可以分红。”李长拯笑呵呵地说。
沙岗镇是江陵县面积第二大的乡镇,该镇积极探索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引进粤诚园、东津水产、楚夏等农业经营主体,以稻虾连作为主导产业,探索推进“三个合作社”的部分经营模式。在沙岗镇东振土地股份合作社,笔者了解到,此前,该村空闲农田的流转呈无序状态,一户10亩地能分散6至7处之多,部分农户以100元/亩/年的低价使用费将农田租借他人耕种,流转收益较低。合作社的成立,唤醒了部分沉睡的土地资源,农田闲置、土地零散和农业经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介绍,按照“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集体增收”的原则,该村共流转一、七、八组土地240亩,转包之后,村“两委”协调统一平整开发,全部改为虾稻共作用地,村集体每年分红6万余元,入股村民每户每年增收千元以上。
采访中,东津水产专业合作社法人邓诗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四口有10亩农田,往年常规收入也就2万元左右。如果加入合作社,保底收入就是11000元。两个年轻人外出打工,可以收入5万元,两个老人在家一年可以收入3万多元。“以前流转土地是1元/平方米/年,现在加入合作社后是0.7元/平方米/年,外加分红。对农户来说,虽然保底收入少了,但总体还是有所增加。”邓诗君说,对接合作社后,自己开支是增大了,但土地集约后,品种统一,质量提升,价格也会上去,规模农业标准化生产会带来更大的附加值。“以后还将做大做强,有多少地要多少地!”邓诗君对未来充满信心。
让产业旺起来:做好结合文章 ,打造公用品牌
“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点,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荆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是强调。如何稳定提升粮食生产,笔者了解到,在“三个合作社”建设中,江陵并未完全照搬外地做法,而是针对自身种植特色,做好结合文章。
笔者了解到,江陵稻米虽好,但价格却上不去。问题症结在于没有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没有实行品牌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江陵粮食品种多达上百种,但产量都不大,更没有在市场上大力推广,加之种植方式不统一,产出效率不高,诸多因素直接降低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规模化经营是产业振兴的必要条件。统筹考虑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江陵最有条件发展的就是现代粮食产业,而“三个合作社”是现代粮业“一县一品”得以真正落地的最好抓手。“三个合作社”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把经营权组织起来之后变成一个整体,联合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其核心是如何把田地、人力和资金有效组织起来,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生产有品质、有体量的产品,打造有品牌效应的商品,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为推动江陵农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江陵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突出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积极推进产业聚集发展,目前,正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积极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整合打造千里江陵区域公用品牌。
“我们正在与中农集团等中省农业龙头企业洽谈合作,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现代粮食发展格局,选择真正适合江陵的优质粮食品种,统一组织供种 、统一种植标准 、统一收购价格 、统一优质储存、统一高质加工、 统一品牌销售,让产业旺起来,切实打响江陵粮食品牌,提高粮食附加值,实现粮食富民。”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文平说。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温少海 肖颖 通讯员 戴军 责任编辑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