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匿名老人连续第12年到残联找“人”,真相令人动容……

  2022-01-15 13:34:42
分享到:

1月14日,风雪交加,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人走进襄阳市残联,赴一场持续了12年的“找人”之约。

这是老人连续第12年走进襄阳市残联。

他头戴一顶发灰棒球帽,身穿黑棉服和褪色工装裤,脚踩胶底解放鞋,戴一只磨毛了边的口罩。老人身材瘦小,经年的岁月风霜,在他脸上布满皱纹;或许是长期体力劳动所致,他双手骨节粗大、皮肤粗糙。

他不是来求助的,而是到市残联“找人”的。每年春节前,这位老人都会来到市残联,找工作人员要一份困难残疾人名单,然后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献上爱心款,并将慰问记录反馈给市残联。他拒绝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这个唯一的诉求十二年不曾改变。

但是在襄阳市残联,他已是“名人”,年年冬日送温暖,工作人员尊称他为“爱心老人”。在残联工作人员眼中,“爱心老人”虽然陌生,但非常亲切,老人悄无声息的善举,温暖了残疾人,也温暖了襄阳城。

“他坚持十几年做好事不留名,太不容易了。”市残联工作人员说,“我一年能见到老人两次,第一次是来要困难残疾人名单,第二次是逐户走访后把标记送上了爱心款的名单送回残联。”

在市残联,老人话语不多。工作人员在与老人的多次交流中获取的信息依然有限,只知道老人退休后开始资助困难残疾人,十几年不曾间断。从他朴素,甚至看起来有点破旧的穿着来看,可能是职工退休;由于退休比较早,估计退休金并不高,每次到残联来,都是步行或是骑自行车。

工作人员觉得老人生活看起来也不富裕,劝他少捐点钱,他却说:“我的孩子们生活都很好,不用我操心。我留的钱够用,能给残疾人帮助点钱,我心里挺高兴。”

工作人员问他这么多年一共捐了多少钱,老人淡淡地说:“没算过,每户捐的钱也不多,只是想帮他们过个宽松年,不值一提。”

工作人员帮老人算了一笔账:从2011年起,老人每年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多则十几户,少则八九户,每户600-3000元不等,12年来,老人累计捐款大约有16万元。

隆冬时节,老人如约而至。这是他与困难残疾人之间的无约之约,是他与人间大爱的真情之约。市残联表示,尊重老人意愿,不问姓名、不露真容,愿老人一生健康平安。


记者:彭睿

通讯员:湖北省襄阳市残联 魏燕辉

编辑:夏叶

审核:夏叶 简然

责任编辑 夏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